课程思政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李坚强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600
引言
课程思政的关键要义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课程体系融合起来,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育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市场营销专业想要塑造“懂市场、善策划、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包含市场竞争机制,利益分配形式,消费行为引导等跟社会伦理密切相关的主题,给思政教育赋予了较多的实践根基。
一、课程思政与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契合性探讨
(一)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思政希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系统地放进专业教育当中,市场营销专业培育的目标既有“市场调研和品牌创建”这样的具体技能要素,又着重强调“行业规范遵守”和“社会责任履行”,通过引导学生在营销活动中践行“诚信经营”的观念,杜绝虚假宣传,这种做法和“三全育人”理念里“全过程落实价值引领”的精神实质非常符合。
(二)专业特点的适配性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为“三全育人”提供天然场景:从主体构成方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融合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等多种角色一同推进,企业导师具有资源上的优势,可以给学生展示诸如“老字号品牌诚信经营”之类的案例,做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系统性地贯穿入学引导到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在入学时侧重讲解“营销从业者的历史使命”,在实习期间则侧重考查“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三)时代需求的紧迫性
当下的市场环境容易引发虚假宣传、数据虚胖、诱导过度消费等诸多现象,当下需要打造一种结合自身能力和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体系。这种“三全育人”方式从设计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边学专业知识边培养以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并且这种培养方式既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满足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的高阶价值需求。
二、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
(一)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全员育人机制
1. 专业教师: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提升融合能力
《市场营销学》课中的“市场定位”专题,可以设置“民族品牌自信”这个议题。以国内国外品牌的成长路线作对比,促使学生去探究本土品牌复兴的战略方向和关键动力因素。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对“冲动性消费”现象的研究,应当重点考察“理性消费理念”的普及情况,并且要细致地分析营销主体怎样推动健康消费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构建专门的教师培训体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工作坊”,着重改善教师把理论知识融入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填鸭式”现象,《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程为例,要学生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务必包含“社会价值评判”这一环节,着重考察方案是否契合环保标准,是否重视弱势群体。
2. 企业导师:融入行业实践的思政元素
邀请合作企业营销高管担任“行业思政导师”参与育人工作,选择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的“物资保障供给”“扶贫助农直播带货”等相关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内在逻辑及社会价值。以实践为指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实习这一环节,要着重考察学生职业技能的发挥情况,也要全面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诚信品质以及遇到利益冲突时作出的抉择[1]。
3. 学生骨干:引领朋辈示范作用的发挥
成立由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的“营销先锋宣讲团”,讲解他们用行动落实思政理念的案例。比如“校园义卖活动中价格公平机制的设计”“乡村振兴项目中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利用同辈人的视
角讲思政课,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感染力。
(二)构建“多维融合”全方位育人载体
1. 第一课堂:主渠道的深度融合探究
实施“一课一思政案例”制度,规定每门专业课程须设计至少 1个思政案例并融入教案。例如:
《品牌管理》:以华为自主创新为例探讨品牌建设中的民族自信与技术自立
《国际市场营销》:解析“一带一路”下中国企业营销实践,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2. 第二课堂:场景化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开展“思政 + 专业”特色活动:
“公益营销挑战赛”把儿童关爱类公益组织当作研究对象,参赛团队要交出依照“社会影响”视角的营销策略提案,它的评判系统重视社会效益,而不是单纯看重经济效益。
“营销伦理情景剧竞赛”活动要学生自己去想出并且表演“虚假宣传的危害”、“客户数据安全很重要”这类话题的剧本,通过创作和表演,大家就能更好地体会营销伦理的关键要点及其实际价值。
三、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组建“课程思政专项工作组”,由专业负责人、资深教师和企业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明确各主体责任(教师的思政教育任务、企业导师的遴选标准),将“思政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调动教师积极性[2]。
(二)师资建设:增强思政育人能力
创建“双师型”师资培育体系,执行“高校教师企业实践”专门计划,依靠社会服务项目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采取“企业导师授课”形式,凭借行业经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选出优秀案例汇编成册,给一线教师给予操作参照,改善思政要素融入课堂的专门性与自然性。
(三)评价保障:构建多元评估体系
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思政表现”要被归入多种化综合评价架构之中,通过课堂互动(比如伦理话题讨论时的参与热情)、参加实践活动(像志愿服务活动投入多少精力)、公司回馈(实习期间职业素质评价情形)等多方面指标来展开量化剖析并做系统评定。
四、结论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市场营销专业“三全育人”模式的创新重点是打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分离”的传统束缚。该模式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明显增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复杂商业场景里,他们可以把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结合起来,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梓菱 , 张昊 , 吴岽萍 .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实践研究——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J]. 才智 ,2025,(21):21- 24.
[2] 杨松 . 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30(03):6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