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采购文件审核,降低流废标率的实践探索
刘丽颖 李 琛
1.210102199008211223 辽宁沈阳 110001 2. 37233019970701001X 辽宁沈阳 110001
一、引言
在当今集中采购领域,流废标问题一直是困扰采购方、供应商和监管部门的难题。居高不下的流废标率不仅导致采购周期延长,使项目不能按时实施,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采购成本。对于供应商而言,参与流废标的项目意味着投入的人力、物理和时间成本付诸东流,影响其参与采购活动的积极性。从宏观角度看,高流废标率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采购文件作为集中采购活动的核心依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采购流废标率的高低以及采购的成败。因此,通过加强采购文件审核来降低流废标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流废标原因分析
(一)采购文件编制不规范
1. 语言表述模糊:采购文件应当用规范标准的言语来描述,以减少不必要的歧义。而有些采购文件中使用含义模糊的词汇,如“大概”“左右”“先进水平”等,导致供应商对采购要求理解不一致。例如,在某设备采购文件中,要求设备“具有先进的节能技术”,但未明确“先进”的具体标准,不同供应商对“先进节能技术”的理解和诠释不同,投标方案差异较大。再比如,在某服务采购项目,采购文件明确要求,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达到较高的满意率,但并没有说明较高满意率的具体范围。这些都使得评审缺乏统一标准,增加了流废标的风险。
2. 格式混乱:采购文件格式不统一、排版不规范,容易使供应商在响应时出现遗漏或错误。例如,某项目的采购文件中,部分章节编号混乱,内容分页不合理,供应商在制作投标文件时,难以准确对应条款,导致投标文件不符合要求而被废标。
(二)采购需求不明确
1. 技术参数缺失或不准确:采购需求在一个采购项目中至关重要。在采购技术复杂的货物或服务时,采购文件中技术参数不完整或存在错误,供应商无法准确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如某信息化项目采购文件中,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描述笼统,未明确数据处理能力、兼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供应商投标方案无法有效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导致项目流标。
2. 服务要求不清晰:对于服务类采购项目,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期限等要求表述不清,容易引发争议。例如,某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未明确保洁服务的频次、清洁标准以及安保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职责范围,供应商投标报价和服务方案差异较大,难以确定中标单位。
(三)资格条件设置不合理
1. 门槛过高:采购文件中设置的资格条件超出项目实际需求,限制了潜在供应商的参与。例如,某办公用品采购项目,要求供应商具备大型项目供货业绩,这使得许多有能力提供优质产品的中小企业因不满足业绩要求而无法参与投标,导致投标供应商数量不足,项目流标。
2. 存在歧视性条款:在资格条件中设置歧视性内容,排斥特定供应商。如在某项目中,要求供应商必须在本地注册或设立分支机构,限制了外地优质供应商的进入,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也可能因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过少而导致流废标。
三、采购文件审核机制的建立
(一)多环节审核
1. 起草部门内部审核:采购文件起草部门应组织内部人员对文件进行初步审核,重点审查文件完整性、需求的准确性以及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例如,采购部门在起草采购文件后,组织相关业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和审核,对文件中的技术参数、服务要求等内容进行核对,确保符合项目实际需求。
2. 监管部门审核:监管部门从采购流程合规性、文件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审核。检查采购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管理制度,文件格式是否统一、规范,是否存在漏洞或风险点。例如,采购管理部门对采购文件中的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资格条件设置等进行审查,确保采购活动合法合规。
(二)供应商意见征集
供应商对采购市场最为敏感,对采购需求和相关标准等也最为了解。在采购文件审核过程中,可向潜在供应商征集意见。通过发布采购文件征求意见公告,邀请潜在供应商提出反馈意见,有助于发现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例如,某市政府采购项目在审核阶段,向多家有参与意向的供应商发出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供应商反馈了关于资格条件设置过意严格、技术参数表述不清晰等问题,采购方根据这些意见对采购文件进行了修改完善,提高了采购文件的质量。
四、采购文件审核要点
(一)采购文件的完整性审核。检查文件内容是否齐全:确保采购文件包含招标公告、投标人须知、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商务条款、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条款等必要内容,缺一不可。如在审核某项目采购文件时,发现缺少合同主要条款,及时要求补充完善,避免因文件内容不完整导致供应商无法准确理解采购意图和合同要求。
(二)采购需求的准确性审核。技术参数的合理性:对采购文件中的技术参数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符合项目实际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过低。过高的技术参数可能导致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过少,增加流标风险;过低的技术参数则可能无法满足项目质量要求。如某电子设备采购项目中,审核发现技术参数设置过高,超出了项目实际使用需求,经过与采购部门沟通调整,吸引了更多供应商参与投标。
(三)资格条件的合理性审核。是否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审查资格条件是否与采购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避免设置过高或过低的门槛。例如,对于小型办公用品采购项目,不应要求过高的企业注册资本和业绩规模;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则应该合理设置供应商医疗资质、业绩等资格条件。
(四)评审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审核。评审标准是否规范合理:评审标准是整个采购文件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决定采购文件的质量高低。要严格审核评审标准的设置是否科学,分值设置是否合理,具体描述是否严谨,是否鼓励供应商进行竞争等等。如在审核某信息化采购文件时,发现评审标准的设置比较粗糙,要求不合理的业绩和公司规模指标,且主观分值设置较高,这时就应当重新对评审标准进行论证,广泛的征求意见建议,设置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评审标准。
五、结论
通过加强采购文件审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审核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不断总结经验,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活动中的流废标率。在采购文件审核过程中,各参与方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从采购文件的完整性、采购需求的准确定、资格条件的合理性和评审标准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同时,要注重收集和分析流废标案例,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采购文件审核工作,提高采购成功率,实现采购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未来,随着采购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采购文件审核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审核方法和流程,为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