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供应链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的实施路径

作者

谭博 闫荣欣 闫荣俊

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 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引言 :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其采购环节向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其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的实施路径,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提升行业竞争力,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绿色供应链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的概述

1.1 绿色供应链概念

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系统化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储存、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绿色化管理,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与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供应链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强调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绿色供应链涵盖设备材料选型、供应商筛选、物流优化、末端回收等全链条,需兼顾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如光伏组件、风电设备)、低碳材料替代(如再生钢材、环保绝缘材料)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如废旧电缆回收)。这一概念不仅要求企业自身减排,还需推动上下游供应商共同践行绿色标准,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1.2 电力行业采购引入绿色供应链的价值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采购环节融入绿色供应链可产生多重价值。首先,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通过采购清洁能源设备与低碳材料,直接降低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其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高效变压器、节能型输电线路,减少电力传输损耗;再次,增强企业竞争力,绿色采购可降低环保违规风险、满足国际标准要求,同时通过循环经济模式节约成本。此外,绿色供应链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倒逼供应商研发低碳产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从社会层面看,电力行业采购的绿色转型将带动全产业链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技术普及与环保意识提升。

2. 电力行业采购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挑战

2.1 政策与法规方面的限制

当前政策与法规的滞后性制约绿色供应链落地。一方面,电力行业绿色采购缺乏统一标准,国家层面虽出台《绿色采购法》,但细分领域(如新能源设备认证、碳足迹核算规则)尚未完善,导致企业执行依据不足;另一方面,政策激励与约束失衡,例如对绿色采购的税收优惠力度有限,而高耗能设备淘汰惩罚措施不明确,难以形成强制力。此外,跨部门协同机制缺失,环保、财政、能源等部门政策分散,导致绿色采购补贴、碳配额分配等政策联动性不足。国际层面,各国碳中和标准差异也增加了跨国采购的合规成本。

2.2 市场环境与供应商能力的不足

市场环境与供应商能力短板阻碍绿色供应链实施。首先,绿色技术供给不成熟,如长效储能设备、低碳混凝土等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国内供应商技术迭代缓慢;其次,供应商规模与资金受限,中小型供应商难以承担绿色转型初期的高成本(如购置碳捕捉设备),且缺乏绿色认证意识;再次,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部分领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低价但高碳产品挤压绿色产品市场空间。此外,物流基础设施滞后,清洁能源运输(如氢能槽车)与分布式储能网络尚未普及,增加绿色供应链运营难度。

2.3 企业内部管理与认知的障碍

企业内部管理与认知问题制约绿色供应链推进。一是组织架构碎片化,绿色采购职责分散于多个部门,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导致战略执行偏差;二是成本考核导向短期化,部分企业将绿色投入视为“非必要支出”,忽视长期环境效益;三是技术能力与数据支撑不足,例如缺乏碳足迹核算模型、供应商环境绩效数据库,难以精准评估绿色水平;四是员工认知滞后,基层人员对绿色标准理解不足,采购决策仍依赖传统经验。此外,企业文化未将可持续发展内化为价值观,导致绿色供应链停留在合规层面,缺乏主动创新动力。

3. 绿色供应链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的实施路径

3.1 制定绿色采购战略规划

绿色采购战略规划需以碳中和目标为纲领,分阶段推进。首先,明确战略定位,将绿色供应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设定阶段性减排目标(如 5 年内供应链碳排放强度下降 30% ),并细化采购品类的绿色标准(如光伏组件转换效率 ⩾24% )。其次,构建制度体系,制定《绿色采购管理办法》,涵盖供应商准入、产品验收、合同履约等环节,同时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将排放配额分解至采购单元。再者,加强跨部门协同,设立绿色采购委员会,整合技术、财务、环保等部门资源,定期评估战略执行效果。最后,对接国际标准,参考 ISO14067 碳足迹标准、PAS 2050 可持续采购规范,提升规划的全球适应性。

3.2 加强绿色供应商管理与合作

供应商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其一,建立分级评估体系,从环境绩效(如单位产品碳排放)、技术能力(如专利数量)、社会责任(如员工权益保障)三维度筛选供应商,动态更新“绿色供应商名录”。其二,深化合作共赢,通过技术扶持(如共享低碳生产工艺)、资金支持(如绿色信贷担保)、订单倾斜(如优先采购环保材料)帮助供应商转型,形成“链主企业 + 配套供应商”的协同生态。其三,推行合同约束,在采购协议中明确碳排放上限、环保违规赔偿条款,并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交环境数据。其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供应商碳足迹、能耗数据,实现供应链透明化管理。此外,开展供应商培训,提升其绿色设计与生产能力,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

3.3 推进绿色采购的技术应用与创新

技术创新是绿色供应链实施的关键支撑。一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碳足迹全程追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能耗,借助大数据分析优化采购批次与运输路径。另一方面,推广低碳技术与材料,如采购氢能燃料电池卡车替代柴油运输车辆、采用生物基复合材料制作输电塔架;探索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如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供应商环境风险、开发数字孪生模型模拟绿色供应链运行效果。此外,加强研发投入,与企业、高校合作开发适配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如高温超导电缆、固态电池),并通过试点项目验证技术经济性。最终,形成“技术驱动 + 管理优化”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电力采购向智慧化、低碳化跃升。

结束语 :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供应链在电力行业采购中的实施是必然趋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合理规划战略、优化供应商管理及应用先进技术等路径,能有效推动电力行业采购绿色化,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琼 . 论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J]. 时代金融,2020(15):55-56.

[2] 赵军 . 探讨加强电力物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J]. 价值工程,2019,38(23):37-38.

[3] 郭保亮 . 浅析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J].商讯,2019(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