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

作者

宋京航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在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精细化管理理念越来越被重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着航空企业的发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能够大大提升航空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

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指导机构

通过对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了解发现,此项工作所涉及到的环节较多,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仅仅依靠单独一个部门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够更加高效、顺利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现阶段,随着此项工作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专业融合、作业交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本质上来看,此项工作存在机械与电气领域紧密联系的情况;而从技术的层面上来看,在进行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时,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此项工作进行细化,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应的工作。比如,对于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油液分析工作等等,都需要对应的部门机构来进行负责,这些工作内容看似相对比较独立,但是彼此都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现阶段的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管理不细致、不严格、不精准的情况长期存在,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促使维修保障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需要对内部的组织指导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具体地来说,需要对航空装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梳理清楚工作流程,对维修作业进行整合,确保在开展质量安全工作、资源调度工作时,能够由专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负责,与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要严格按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要求等进行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领导机构[1]。

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体系

在新时期的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要求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要提升管理的系统性、结构性,这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在实际的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管理部门所存在的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成效。比如,存在监管机制缺失、信息沟通受阻等问题。由此可见,完善维修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十分有必要,只有从制度层面入手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才能够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确保精细化管理能够融入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为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建立专门的法规制度体系。第一,进行总体规划。这一方面的规划属于宏观层面的文件,主要是对航空维修保障的管理工作所进行的整体的规定,其中详细说明了工作进行的重要原则;第二,制定出指导手册。这一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流程、管理规范、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等,是内部各个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三,体系文件,这一文件中详细说明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比如,对于内部管理层、决策层以及修理人员的作业,都需要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对他们的工作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制定出具体的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在制定完成之后,并不是后续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随着航空装备的更新、各个组织机构人员的调整等等,都需要对体系文件的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实现动态性的精细化管理[2]。

建立高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团队

在航空维修保障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精细化管理成效,对于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同于常规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比较重要的有统计学、管理学的知识,要求维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要掌握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要确保在维修管理工作中,其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问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解决好各种难题。基于此,为了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成效,建立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对于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定期将其组织起来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活动,针对近期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探究,让管理人员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工作经验,解决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在提升管理人员协作能力的同时,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所在,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落实到自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达到精细化工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定期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之后要展开严格的考核工作,根据他们的考核情况,对其管理资格进行认证,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为初级、中级、高级、专家这四个等级。如果考核不通过,则不能给予认证通过,也不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要从根本上保证培训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成效[3]。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

在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为了提升精细化管理成效,需要引入现阶段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在平台中需要细化管理模块。比如,需要有故障监控管理模块、航空维修管理模块、航空维修质量控制模块等等。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需要对特定时期内的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要从整体的角度入手,对维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全面掌握维修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案。建立精细化信息技术管理平台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现阶段的维修管理质量,使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以航空维修管理模块的设计为例,在以往的维修管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大量人员的参与,但是在实际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实际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工作成效,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增设这一模块,能够使装备的维修与管理更加方便。在进行维修工作时,能够降低对人员的使用,能够使航空装备的维修更加具有针对性、客观性,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十分强大,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收集技术等等,能够对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分析,精准定位到出现问题的位置,能够大大减少故障排查的时间,进而提升维修管理成效,促使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实现精细化的管理[4]。

结语:综上所述,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策略十分重要。对此,在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精细化管理策略的运用,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入手,运用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建立系统的维修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乔广星.新型一体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探索与实践[J].航空计算技术,2023,53(03):130-134.

[2]魏梦媛,渠怀赓,孙坤.面向多目标资源受限的航空维修保障工序调度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3,(05):225-228.

[3]周锐,彭尚书,李宇炀,等.特定情景下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维修保障策略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23,14(04):124-136.

[4]杨少军,詹玉凤.基于融合发展战略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构建[J].航空维修与工程,2022,(1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