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作者

王娜

身份证号:2107271976****0328

1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不足、施工工艺与技术规范问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方面。首先,许多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机制。此外,相关制度和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松懈和偏差,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足,使得工程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设计阶段是建筑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许多项目在此阶段并未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设计图纸和方案往往存在缺陷,影响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方面的薄弱也是普遍问题,施工过程中经常忽视了技术细节,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或不规范的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工程质量。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导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无法及时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

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2.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不足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不足往往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源之一。在这一阶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其对实际施工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容易导致设计错误或不合理的技术要求,这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图纸的详细程度和清晰度也往往存在问题,施工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此外,设计变更频繁且未及时反馈给相关施工团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混乱,从而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水平。随着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最终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积累,增加返工成本和工期延误,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2 施工工艺与技术规范问题

施工工艺不达标和技术规范执行不到位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另一大根源。许多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化工艺进行操作,导致工艺执行的不规范。例如,在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技术要求得不到有效贯彻,容易引发质量隐患。而在施工技术规范的执行上,往往存在理解不到位和执行不严的情况。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技术规范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做到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漏洞和错误。此外,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也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部分施工团队没有及时跟进技术更新,造成技术老化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在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质量控制的盲区,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许多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导致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项目时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尤其是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和调整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细节和技术要求不够熟悉,未能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从而无法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潜在问题。一些项目管理人员还存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忽视了对现场施工的实时监督与反馈,导致问题积压,最终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而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项目管理人员的缺陷更加突出,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清,工作执行不到位,进一步加大了质量风险。因此,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够落到实处的基础。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责,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与标准化流程,增强施工现场的可控性与透明度。二是加强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 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数据追踪,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三是实施质量管理培训与考核,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确保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四是引入质量反馈机制,建立问题报告与整改流程,鼓励一线员工提出质量改进建议,通过持续改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最后,需注重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第三方独立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离不开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系统构建与技术支持机制的完善。技术人员作为工程实施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当前不少质量问题根源在于一线人员对施工规范理解不深、技术操作不当或现场应变能力不足,因此,加强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对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的掌握程度。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训、技术比武等多样化方式,不仅能增强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促使其形成质量优先的职业认知。在技术支持方面,应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小组,负责对复杂施工节点提供技术指导和问题诊断,减少因经验不足导致的质量缺陷。同时,借助专家库、在线技术平台等资源,形成覆盖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一线人员提供持续、即时的专业支持,从而在源头上减少质量隐患。

3.3 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提升空间。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能够实时监控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建筑项目中的各项数据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IoT)技术等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数据化管理。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工程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还能在施工中提供对质量控制的动态监管,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避免质量隐患的扩展。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可以提高沟通与协调效率,避免因信息滞后或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数字化平台,项目团队可共享进度、质量、成本等相关信息,使得各方能够及时获得反馈,调整工作策略,从而促进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善良.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中的标准化创新[J]. 价值工程.2025,(17):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