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李兆霞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1. 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构成要素。逻辑推理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将具体问题抽象为符号或模型,进行一般性的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能够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数学思维能力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再次,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2.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2.1 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状。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普遍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思维训练不充分,启发式教学不到位。与此同时,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对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思维方法方面的指导与训练也比较欠缺。此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区域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比较缺乏。
2.2 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感到焦虑与反感,使其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教学内容过多地强调应试与考试而忽略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性思维等能力比较弱。教师通常很难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需要进行教学,也没有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计划与措施。这些问题限制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
3.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3.1 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传统方法过于死板,缺乏个性化、互动性,因此需要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这两种方法能够依据学生水平和风格进行划分,并设计不同内容与途径,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和学习动力。此外,交互式教学法也很重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推动思维碰撞、启发式教学,发展逻辑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学生能自由表达思想并交流探讨,扩大思维广度深度。教师也可掌握学情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内容需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教学方式需结合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以发展数学语言能力和美育意识为目标。
3.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概率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情境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应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解题。这种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引入实际问题可以加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力。比如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解决和几何图形有关的建筑设计,机械制造及其他实际问题。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并认识到应用价值。另外,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思考与剖析,发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应用价值。这一思考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3.3 开展合作学习
在教育领域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与探讨,其目的在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发展学生协作,逻辑与抽象思维等能力。同学们分成小组一起完成作业或者解决问题。为了找出最佳方案,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和配合。这种协作方式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最终方案的可行性和质量。通过团队合作,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更好地应对工艺中的挑战和问题。该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交流和协作的精神。为了发挥自身优势,需要构建合作学习交流评价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引导与评价。通过有效地评价,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引导与帮助,从而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主要表现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效地讨论以及及时地反馈与评估。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反思与完善,使其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
3.4 强化思维训练
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需采用针对性训练策略。逻辑训练以逻辑题为载体,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使学生逐渐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强化思维与问题分析的能力。在训练时,要精选数理逻辑,集合论和形式逻辑等经典逻辑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同时介绍了实际案例供学生应用已学过的逻辑知识去分析推理。这一培养既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加强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除逻辑训练外,推理能力训练也是必不可少。通过推理题训练、思维导图绘制等方式,启发学生推理思维、增强推理与判断能力。可精选侦探故事,谜题,数学难题及其他各类推理题供同学们分析并寻找解答。对数学抽象问题进行思考与求解,也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抽象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数学抽象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可选一些涉及几何、代数、导数的数学抽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解。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创新想法的同时。
3.5 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应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通过关注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动力,同时增强其数学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另外,还介绍了数学建模及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发展其数学建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跨学科整合时,重视数学应用训练,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开拓其数学思维领域,促进数学思维向宽向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效科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J].科技资讯 ,2020,18(06):126- 127.
[2] 李卫芳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才智 ,2016,(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