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词诵读的研讨
王李娜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傲城幼儿园
引言: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受到生活环境、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难以与其他学生和教师正常流畅地沟通,加大了教学难度。古诗词诵读作为培养语感,强化人文素养能力的关键要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感受古诗词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幼儿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讲究意境、工于韵律,但是对幼儿而言,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学习难度较大。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处于人格塑造和思想启蒙的关键阶段,教师选择与其发展规律相契合的古诗词素材,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循序渐进地进入到古诗词欣赏、诵读的情境中,提升幼儿古诗词诵读水平,实现思想启蒙。幼儿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同时丰富词汇和句式的积累,为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儿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选择古诗词素材,激发幼儿诵读兴趣
教师选择古诗词素材,应兼顾幼儿的思维认知方式,为其选择具象化,且意象生动的古诗词素材,以便于其在诵读中构建直观的画面,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幼儿的性格偏好、文化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科学选择适应性的内容。
例如,一些教师利用传统文化节日选择古诗词素材,为幼儿营造了丰富的古诗词意境,将诗词内容与节庆活动深度融合,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知识见闻,而且在诵读活动中,提高了幼儿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清明节来临前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踏青放纸鸢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环境中组织幼儿诵读《清明》这一古诗内容,诵读活动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古诗词的讲解空间,在实践活动中讲授古诗内容及内涵,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古诗的认知水平。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教师在园内组织游园猜灯谜的活动,并鼓励幼儿表演诗词朗诵节目,为其提供《青玉案·元夕》等与节日情境相配的诗词,幼儿可以自由划分小组,参与古诗词的诵读表演活动,在生活化的节日情境中,为幼儿营造古诗意境,引导其提高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创设诗音画一体的诵读情境,引导幼儿掌握诵读技巧
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认知能力受限,在启蒙阶段,教师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应创设诗音画一体的诵读情境,引导幼儿在具体场景中掌握诵读技能。古诗词讲究平仄、语音铿锵,不但是开展诵读教学的关键素材,而且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学科紧密联系,相比于枯燥化的重复朗诵,构建诗音画一体的诵读情境,更有助于幼儿体会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深入感受诗音画一体的艺术之美 [2]。
例如,一些追求创新的教师积极探索古诗词与吟唱、表演、绘画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打造诗音画一体的诵读情境,拓宽古诗词学习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幼儿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自由创意表达能力。古诗《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夜喜雨》,以及宋词《池上》《菩萨蛮》《卜算子·咏梅》等素材,蕴藏着深刻的审美与情感价值,机械化的朗诵不利于幼儿理解诗词内容,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或者自行为古诗词配以音乐旋律,赋予了古诗词以情境性、灵动性,幼儿在音乐旋律的辅助下,可以自觉感知古诗词诵读的韵律,循序渐进地掌握诵读技巧。此外,教师组织了小型的诵读比赛,鼓励幼儿为诵读的诗词作画,并融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要素,在诵读比赛中展示绘画成果,赋予古诗词诵读以画面感。
结合教师开展的诗音画一体古诗词诵读活动来看,幼儿能够调动多重感官的联动作用,在诵读中感知古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培养对音乐美的敏感性,与此同时幼儿利用画面或生活场景,加深了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在诵读中可以尝试把握情感基调,结合诵读内容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相比于传统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更具灵动性,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画面感构建能力,将诗词内容转化为视觉图像,加深对各种意象的理解。
三、结束语
在学习和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幼儿难以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甚至陷入认知误区,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幼儿流畅地诵读古诗词内容,而且需要在多元化的诵读情境中,提高幼儿对诗词内容的深度理解能力,利用古诗词表情达意。在教育工作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幼儿成长发展的视角,科学选择与幼儿学习认知规律相契合的古诗词素材,激发其诵读探究的兴趣,并探究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元素的内在联系,构建诗音画一体的诵读情境,提升幼儿诵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宁秀梅 . 诵读古诗词 感受民族文化——浅析幼儿古诗词诵读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1(10):133- 135.
[2] 王 美 莉 . 适 宜 幼 儿 的 古 诗 词 学 习 策 略 [J]. 山 东 教育 ,2024(18):3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