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牧民合作社模式的内蒙古草畜平衡制度优化研究
阮文潇
白音特拉乡人民政府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350
一、引言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锡林郭勒盟作为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问题。牧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牧业经营主体,具有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态保护等优势,为草畜平衡制度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牧民合作社模式对草畜平衡制度的影响,探索适合锡林郭勒盟的草畜平衡制度优化路径。
二、锡林郭勒盟草畜平衡制度现状
(一)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背景
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2]。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政府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逐步推行草畜平衡制度,通过核定草原载畜量,限制牲畜数量,以达到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生产的动态平衡。
(二)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现状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通过加强草原监测、制定草原保护规划、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推动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3]。同时,通过实施草原奖补政策,鼓励牧民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减少牲畜数量,保护草原生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草畜平衡制度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牧民对草畜平衡制度的认识不足、牲畜数量难以有效控制、草原监测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等。
三、牧民合作社模式的优势与作用
(一)资源整合与规模经营
牧民合作社通过整合牧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牧民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能够更好地协调草原资源的利用,避免过度放牧和资源浪费,为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技术推广与生态意识提升
牧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牧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态理念 [4]。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牧民的科学养殖水平和生态保护意识。牧民合作社还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草原生态修复、草畜平衡等方面的研究,为草畜平衡制度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三)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牧民合作社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牧民参与草畜平衡制度的积极性,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保障牧民的经济利益,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牧民合作社模式的草畜平衡制度优化策略
(一)强化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牧民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鼓励牧民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牧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二)完善草原监测与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牧民合作社的草原监测与管理体系,通过合作社组织牧民参与草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草原生态状况和牲畜数量变化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提高草原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加强草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对草原利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草畜平衡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牧民合作社根据草原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鼓励合作社开展畜产品加工、销售等业务,延长产业链,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草原文化等产业,拓宽牧民增收渠道,促进草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牧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草原奖补政策,将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与合作社的绩效挂钩,对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的合作社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贴。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解决合作社的资金瓶颈问题。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加大对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草原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草畜平衡制度的优化提供保障。
五、结论
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牧民合作社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农牧业经营主体,具有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利益共享等优势,能够为草畜平衡制度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强化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完善草原监测与管理体系、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锡林郭勒盟草畜平衡制度的优化,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牧民合作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草畜平衡制度优化路径,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哈日贵. 牧区合作社与发展[D]. 中央民族大学,2023.2. 张靖 , 侯扶江 . 全球草原整体颓势下植物物种增加的机制与调控 [J]. 中国草地学报 ,2025,47(06):121-132.3. 黄全成 , 基于综合生态管理理论的草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示范 . 甘肃省 , 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 ,2010-12-21.4. 杜富林 . 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 [J]. 现代农业 ,2024,49(04):3-8.
作者简介:阮文潇(1993.11.24—)女,汉族,市化德县,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硕士研究生中级,研究方向: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