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CIPP 模式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陈艳

通化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1

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但目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存在指标单一、过程缺失等问题,CIPP 评价模式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个维度开展系统评价,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与意义

一、CIPP 模式在《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的理论基础

(一)CIPP 评价模式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契合性研究

CIPP 评价模式看重全面而立体的动态评价,这同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相契合,课程思政重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结合,要对教学准备,执行过程以及最后的效果展开全方位评价。CIPP 模式的背景评价会关注教学目的设定是否合理,输入评价会考量教学资源分配状况,过程评价会监视教学执行情况,成果评价会考察育人成效。这样一种系统评价框架可以准确把握《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复杂之处,防止评价出现片面性和表面现象,保证思政元素真正在专业教学的全流程里落实。

(二)《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运动生理学》课程包含人体机能、运动训练等内容,蕴含着生命教育、拼搏精神、科学精神等丰富的思政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引导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育人自觉性。而且,通过评价反馈,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良思政融入方法,还可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内化正确价值观,所以,创建评价体系是推动《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探索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基于CIPP 模式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对《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评价,明确的评价指标让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过程性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避免问题累积。多元的评价主体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促使教学不断改进,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二、《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准备评价指标的设计:基于背景与输入的考量

教学准备阶段的评价是保证课程思政质量的基础。背景评价主要考察课程思政目标设置的科学性,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体育精神内涵,是否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等。具体评价目标既要有知识技能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备可测量、有层次、可实现的特点。输入评价主要考察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包括教师思政素养、教材思政元素挖掘深度、教学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等。具体指标有教师参加思政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评估、思政教学设计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思政资源库建设系统性和时效性、教学团队协作机制是否完善等,评价方法上,定量与定性结合,教师思政素养可通过测试、教学设计评审等;资源准备可通过清单核查、专家评议等。建立评价标准细则,明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标准,为教师改进教学准备指明方向,从全面审视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适宜的角度,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有扎实基础。

(二)基于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构建

过程评价属于 CIPP 模式当中关键的一环,关系到课程思政能否取得成效。第一,评价应当围绕着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这些要点来开展。第二,建立起一个有条理的课堂观察体系,设计出包含思政融入时机、融入办法、融入深度等内容的观察量表,让专家、同行在现场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智慧教室系统,课堂行为分析软件之类的工具,及时搜集师生互动数据,学生参与度数据,生成可视化的教学过程剖析报告。第三,形成常态化的学生反馈机制,借助即时问卷、小组访谈、学习日志等手段,知晓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纳程度、领悟程度和内化程度。第四,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安排教学团队定时展开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探讨等,给予专业性改良建议。第五,实施第三方评价,邀请思政教育专家、行业专家等加入评价,赋予外在视角的专业意见。

(三)学生发展成果导向的综合评价机制构建

成果评价要冲破传统知识考核模式,塑造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设计方面,创建“知识 - 能力 - 素养”三维评价架构,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原理的把握和应用能力,能力层面评判学生的科学思维,更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素养层面着重评价学生的体育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政素养的培育状况。在评价方式革新方面,采取多种途径:理论考试时穿插价值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实践考核时设置情境任务,例如设计运动员心理调节计划时表现出人文关怀;举办主题演讲,撰写学习体会,观察价值观的内化情况;通过志愿者、健康科普等社会实践活动,观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建立全程化学生成长档案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轨迹、行为表现特征、能力发展趋势进行跟踪记录。

结语

基于 CIPP 模式所构建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体育专业课程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设计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可以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持续改进。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工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使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明 , 王严淞 , 徐亚楠 , 等 . 体育专项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与体系构建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4,47(11):113-123.

[2] 张和平 , 刘阳 , 何素艳 . 体育专业运动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21):57-61.

[3] 黄 玲 芳 , 王 宗 华 , 孔 德 辉 , 等 . 基 于 CIPP 模 型 军 校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军事护理 ,2023,40(08):105-108.

[4] 李艳 .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广西社会科学 ,2023,(07):169-174.

项目:2024 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 CIPP模式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