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王丽萍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西郊小学744100

引言

结构化大单元教学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把每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明晰对应的知识本质,逐步形成系统框架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结构化教学方案。

1 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动态‘图式体系’,它具有整体性、转换规律或法则以及自身调整性这三个基本要素。”结构化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指在整体认识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探寻并利用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加以有机结合并形成知识组块、知识架构和思维方式的教学。其核心特征包括:知识的结构性,以单元为单位,梳理知识点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思维的结构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发现数学规律;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主要以“大情境”“大任务”链接整个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现状分析

融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教学实施过程不合理。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时,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目标的融合,而不同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未能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达到最佳发展区。另一方面,教学资源整合不全面。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一些教师在资源整合时,并未依据不同知识点间的关联点展开,导致构建的大单元教学框架不合理,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操作、空间观念、合作交流、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成长。

3 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3.1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在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增强学习的情境感。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与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一个生日蛋糕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如果有 2个小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分这个蛋糕,每人能得到多少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半个”。教师接着提问:“那我们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半个呢?”从而引出分数“1/2”。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从而深刻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在情境的推动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元或者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如此,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大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最终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2 优化大单元知识结构,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

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里,改善知识结构属于关键部分,教师要细致剖析教材内容,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知识网络。就拿“图形与几何”领域来说,教师可以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合并起来,用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特性及其转换关系。而且,教师还要留意知识结构的层次性,把基本概念、核心技能和拓展应用结合在一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的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3 以结构化教学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结构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化发展,也是结构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起点为传统教学方式经验的总结,再以结构理念为指导构建学生知识网络。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式教学的着力点,而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小学数学原有教材结构中跳将出来,以知识内在思维和相互关联类比迁移角度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更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思维多维度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面对当前教学中实施过程不合理、资源整合不充分、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大单元知识结构,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以结构化教学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结构化等策略,不断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徐彩霞 .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5):75-77.

[2] 丁媛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析 [J].新教育(海南),2023(32):72-74.

[3] 张静 . 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2023(3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