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渠道整合资源探索双一流高校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邢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胜任力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积极推进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完备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成效

2.1 构建网格化立体化国际化管理模式

学校构建了“学校 - 学院双主体”和“师生共成长”的多层次、立体化国际化工作机制,组建了各学院发展委员(全球事务官)团队、国际导师团队,设立院长国际助理岗,搭建了全校国际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海外成绩认定、学分兑换、出国(境)交流奖学金资助政策逐步完善,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搭建出国(境)交流平台

“一院十校”工程顺利推进,学校编制了《校际交流项目手册》《校际交流项目宣传折页》《CSC 公派项目一览表》等材料,创新出国(境)交流模式,积极推进“在地国际化”和“原位国际化”,出国(境)交流项目线上线下同步展开。依托优质品牌项目,学生国际化视野得以拓展,海外升学率稳步提升。

2.3 深化国际化氛围营造

学校通过开辟国际交流月暨国际化成果展系列活动,如留学讲堂主题讲座、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留学校友经验谈、师生座谈会等,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国际化氛围。2023 年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驿站揭牌,一站式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留学帮扶能力。

2.4 拓展与国际组织深度合作

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2021 年,与世界气象组织签署了相关合作备忘录和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已有 20 余名研究生斩获国际组织实习录取通知书,实习岗位逐渐多元化。2022 年底,学校被纳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三、挑战与不足

3.1 学科师资与教学研究基础薄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相关学科师资不足,相关领域教学与研究基础有待夯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3.2 国际胜任力理念融入不足

虽然校内国际化氛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将国际胜任力的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仍有待加强。院系执行效果存在差异,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原动力不足。

3.3 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缺失

缺乏相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校院互动,部门协同”的机制保障有待完善,校内资源未能高效整合,常规化的教学培养、支撑保障和管理服务等有待加强。

四、兄弟院校经验之举

4.1 南京大学

发挥“第二课堂”优势,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国际组织胜任力系列培训内容,量身定制实习辅导。同时,融通第一、第二课堂,借力优势学科和优质师资,增强第二课堂培养的专业性。此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建具备国际组织专业素养的学生队伍,搭建校外国际组织专家校友交流网络。

4.2 东南大学

聚焦顶层设计,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赴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人数纳入院系绩效考评和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构建一体化就业育人体系,将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纳入必修内容。设立“本研一贯”的国际组织任职胜任力课程培养体系,并给予相关实践经历认定学分。

4.3 苏州大学

实现全员参与,部门协同,各部门各学院积极参与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承办活动、组织计划、开展资助和修订计划、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共同推进人才培养。

4.4 上海财经大学

打造全流程培养链条,整合校内管理资源,建立“投入、选拔、派出、管理、回国”五大工作机制,协同国内外合作高校进行课程开发和导师安排,推进实践实习平台建设。

五、建议举措

5.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深入学习、研判、推进学校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建设,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及政策,审议、制定、落实学校相关发展战略及重大决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指导、监督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5.2 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国际组织实习帮扶能力

加强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信息渠道,搭建专业、全面的信息和指导服务平台。完善宣传专栏,精准推送招聘信息给学生。搭建校外国际组织专家校友交流网络,定期邀请官员、专家来校指导,建设导师库。

5.3 推动课程改革,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全面梳理课程资源,探索符合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的课程体系。增设英语培训课程,强化学生英语技能;普及跨文化交际课程,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入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开设全球治理课程等,鼓励学生参与公益讲座。

5.4 主动对接组织,拓展第二课堂

主动走访不同的国际组织机构,在拓展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深度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联合国大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渠道,建立沟通机制,为后期逐步输送实习生奠定基础。

5.5 创新试点,践行国际胜任力进阶计划

以我校沃特福德学院为先行试点,辐射国际胜任力进阶计划,争取让在校生在大学 4 年里都有不少于 1 次的国际胜任力进阶历练,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外语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家国情怀”等 6 种核心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充分挖掘“国际胜任力训练营”的优势,力争实现学生全覆盖,并推荐学生加入国际化双创团队、参加出国交流项目、到外方高校培养以及到国际组织等任职实习。

六、结论

构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课程改革、第二课堂拓展和创新试点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3 月第一版

2. 黄雯怡 . (2023). 高校全球胜任力教育:愿景与使命、现状与路径. 中国大学教学.

作者信息:邢倩,性别 女(1988 年 11 月),民族 汉族,籍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年度教改课题立项项目(国际化专项课题)课题编号 2023GYBJG04 课题名称 :双一流高校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