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国企思政组织工作模式研究
李婧婧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不仅面临生产经营模式的革新,也承受思想政治工作形态的深刻变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场景与手段不断多元化,迫切需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征的工作模式。研究数字化转型条件下国企思政工作的组织模式变革,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1 数字化技术变革对国企传统思政模式的冲击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有企业传统思政工作的运行逻辑和传播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以往依赖集中宣讲、纸质资料和面对面交流的单一模式,在多元化信息渠道和即时化传播环境中受到冲击。网络平台、自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职工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更为分散和多元,导致传统思政话语体系在吸引力与感染力方面相对减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动的个性化推荐和信息过滤机制,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使部分职工接触到的思想内容呈现碎片化与局限性,对统一价值观的塑造带来挑战。
2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转型不仅带来冲击,也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用户画像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与个性化推送,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云计算和协同办公平台的应用,使跨地域、多层级的组织沟通与协调更加高效,有助于构建全覆盖、多维度的思政网络体系。虚拟现实、互动直播等新兴媒介形态的引入,为思政教育提供沉浸式、体验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共鸣感。同时,数字化转型推动资源整合与平台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工作格局,为国企构建长期稳定、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国企思政组织工作模式演变研究
3.1 优化组织架构推动协同联动
3.1.1 构建跨层级工作协调机制
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应当通过构建跨层级工作协调机制,打破传统思政工作中上下分割、信息传递滞后的局限。企业可以建立覆盖总部、分子公司及基层单位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思政工作计划、任务分解、执行反馈的全过程在线管理。管理层应当设立跨部门的协调小组,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即时通讯工具,确保思想政治任务在各层级之间快速传达与高效落实。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将员工思想动态、活动参与情况和舆情分析结果实时同步至各级负责人,便于形成统一判断和快速响应机制。同时,考核评价体系需要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确保跨层级的思政工作协同不仅有制度保障,也有技术支撑和结果追踪。
3.1.2 设置专责数字化思政岗位
国有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在思政工作体系中设置专责数字化思政岗位,保障数字工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企业可以在党群部门或相关职能机构中引入具备数据分析、网络传播和新媒体运营能力的专职人员,负责思政内容的数字化生产、平台运营及数据监测。岗位职责应当涵盖线上平台内容更新、舆情风险预警、互动活动策划和数据反馈分析等环节,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数字环境下保持持续性和吸引力。企业还可以建立岗位培训机制,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提升人员在人工智能应用、短视频制作、互动直播等领域的专业能力,从而形成一支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思政工作的专业化队伍。
3.2 融合数字工具再造业务流程
3.2.1 应用流程管理系统提升效率
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应当充分利用流程管理系统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流程和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年度计划、阶段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跟踪全部纳入统一的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任务从部署到完成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自动提醒、节点审批和数据归档功能,保证各项工作按时高质量推进。管理层可以通过可视化看板实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并在发现问题时快速调整资源与策略。流程管理系统还可以与人事、培训、绩效等模块打通,形成跨业务数据联动,从而提升整体协调效率和执行力。
3.2.2 嵌入人工智能分析员工动态
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应当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到员工动态分析环节,实现对职工思想状态和舆情变化的精准掌握。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办公系统、内部论坛、问卷调查及活动参与记录等多渠道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技术,识别员工在工作交流、意见反馈及社交互动中的情绪倾向与关注焦点。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定期生成分析报告,为管理层提供潜在风险预警和针对性引导建议。企业还可以设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确保员工个人信息在分析过程中的合法合规使用,从而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性的同时,维护职工的信任感与参与积极性。
3.3 拓展思政内容与传播路径
3.3.1 运营多平台融合传播体系
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当构建多平台融合传播体系,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短视频平台、内部信息门户等渠道进行一体化运营。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内容管理中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策划、素材收集、内容编辑与发布进行集中调度,确保各平台内容风格一致、信息同步更新。传播体系应当充分利用图文、音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提升内容的可读性与互动性。不同平台之间可以通过超链接、二维码、互动话题等方式实现互通导流,形成全覆盖、多触点的传播网络。
3.3.2 推进个性化内容精准推送
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技术,实现内容的个性化精准推送。企业可以通过采集员工的岗位类别、兴趣偏好、学习记录和互动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内容推送策略。例如,对青年员工推送结合新兴文化元素的思政视频,对管理层推送政策解读与战略方向类内容。推送方式可以涵盖移动端通知、内部邮件、专属学习平台等多种渠道,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受众。同时,企业应当持续优化推荐算法,避免信息推送的单一化和机械化,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既有针对性又保持多元性和吸引力。
4 结语
数字化转型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体制机制与技术应用的深刻挑战。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广度和影响深度,也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色和职工认同感的价值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国有企业应当持续深化数字化思维与技术手段的融合,形成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焕发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瑞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构建 [J]. 区域治理 ,2025(20):0052-0054.
[2] 胡宝伟 , 申小蓉 . 以大数据提升国企思政工作质量 [J]. 人民论坛 ,2023(1):60-62.
[3] 周京精 . 新媒体时代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12):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