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法背景下,浅谈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领导力策略

作者

许烨萍

清远市清城区第三幼儿园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1] 的制定,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往往被定位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孩子的照料者”。然而,《学前教育法》所倡导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的根本性转变: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领导者”。这里的“课程领导力”并非指行政职务,而是专业影响力。它是指教师在其职责范围内,基于专业理念与知识,主动参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与创新的能力,并能积极影响和带动同伴共同追求优质课程实践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是确保国家教育方针、法规能有效“落地”,转化为每一个生动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

二、幼儿园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主要困境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课程领导力 [3] 的提升主要面临以下几大困境:

理念认知偏差:部分教师对“课程领导力”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领导是园长、教研组长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缺乏主体意识和担当精神。

专业素养不足:面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部分教师在课程理论、儿童发展知识[2]、观察评价技术等存在短板,导致“心中无谱,手上无法”,想创新却不知从何入手。

实践共同体缺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有时流于形式,教师间缺乏深度的、平等的专业对话与智慧碰撞,难以形成支持性的研修文化。

系统支持乏力:课程领导力的发展需要时间、空间和资源的系统支持。

这些困境单靠零散的培训无法解决,必须找到一个能扎根园所、链接实践、赋能教师的系统性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校本研修”。

三、核心载体:校本研修在提升课程领导力中的独特价值

校本研修深深植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现场,其价值正在于它将教师专业发展与真实的保教场景无缝融合。不同于外部培训的普适性理论输入,校本研修从本园的文化脉络、资源条件、师资特点以及幼儿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直面课程实施中最紧迫、最真实的挑战。它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性地观察、反思、研讨与实践,将中获得的认识即刻转化为优化课程的行动,又在行动中生成新的研究。这种“实践 - 研究 - 反思 - 再实践”的闭环,使课程领导力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阶段性的任务,而成为一种嵌入工作流程的、自然生长的专业习惯,最终保障了教师课程创新与领导能力提升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因此,将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载体,是顺应《学前教育法》要求、破解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

四、实践路径:以校本研修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具体策略

(一)重塑研修文化,唤醒教师课程领导的主体意识

理念先行,深化认知:组织全园教师深入学习《学前教育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厘清“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价值,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领导者”。

赋权增能,明确责任:在研修中,打破职务壁垒,实行“教研工作坊”制度,鼓励每位教师主持教研活动、承担主备任务、分享成功经验。教导处则退后一步,扮演好“设计师、服务者、促进者”的角色,为教师赋权、搭台。

(二)创新研修模式,搭建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多元平台

改变“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设计多元化的研修范式:

“问题导向”式研修:学期初,通过问卷、座谈征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最棘手的困惑,如“如何支持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区域材料如何动态调整?”等,将其确立为学期研修主题,组建项目小组进行“攻坚”。

“课例研究”式研修:围绕一个教学活动或游戏案例,开展“设计—观摩—研讨—重构—再实践”的循环式研究。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和证据分析,提升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敏锐度和调控能力。

“读书沙龙”式研修:共读课程领域的经典著作(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前沿文献,结合教育实践畅谈心得体会,用理论照亮实践,提升课程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叙事”式研修:鼓励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成功、失败与感悟。在分享与倾听中,不仅沉淀了经验,更强化了教师的课程反思与表达能力。

(三)开发园本的校本研修特色路径,实现园本化、系统化研修

立足本园,开发“一体三环五抓手 +N 策略”的校本研修路径,提高教师在雅育课程中的领导力,提升育人实效,形成可推广的园本化研修模型,实现科研强园。

1. 一体贯通:以园本雅育课程体系为研修主轴,实现“文化浸润式课程”与“教师领导力发展”的融合渗透;

2. 三环进阶:形成“新手、成熟、领航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差异化培养闭环;

3. 五抓落地:依托五大课程类型(基础 / 本土 / 美育 / 科学育儿 /科技体育)提供课程实践载体;实现园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统一。

4.N 策支撑:整合多元策略形成研修合力,探索优质的校本研修策略,构建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

始终以“园本雅育课程”贯穿整个研究过程,通过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动力,形成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生态性的校本研修路径。

(四)聚焦关键能力,深化课程实践的全过程反思课程领导力体现在课程实践的各个环节,校本研修需有的放矢:

课程规划与设计力:组织教师共同参与审议、制定本园的课程方案、主题计划。引导教师思考: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内容是否来源于幼儿生活?资源如何整合?

课程实施与调控力:通过大量的观摩、复盘和分析,研修重点放在教师“如何支持幼儿学习”上,如提问的艺术、环境创设的策略、个别化指导的方法等,提升其现场执行力。

课程观察与评价力:开展“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专项研修,学习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学会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意义,并以此作为课程优化的重要依据,让评价引领课程发展。

课程创新与研究力 [4]:鼓励教师基于观察和评价,大胆进行班本课程、生成活动的探索。

五、结语

《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而将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提升其课程领导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园本,回归实践,激发主体,我们就能有效地赋能教师,让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幼儿发展的引路人,最终为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普惠的学前教育,不负《学前教育法》所托,不负家长期待,不负每一个孩子的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 , 冯晓霞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3.

[2] 虞永平 . 虞永平 : 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J]. 幼儿100( 教师版 ),2016,(12):28-30.

[3] 刘 占 兰 . 幼 儿 园 教 师 的 专 业 能 力 [J]. 学 前 教 育 研究 ,2012,(11):3-9.

[4] 齐晶莹 . 课例研究 :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J]. 教育探索 ,2009,(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