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打金枝》唱段“等驸马进宫来安排筵席”音乐分析
郝思淇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生 山西省忻州市
一、晋剧与晋剧音乐
晋剧,是戏曲音乐四大声腔中梆子腔的重要代表之一,山西省代表剧种,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陕西、河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因产生于山西省的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
晋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板式有七种类似梆子腔的传统板式,另有独具晋剧风格的花腔辅之。晋剧以晋胡作为主奏乐器配合二弦、三弦、四弦文场乐器和武场乐器进行演奏。晋剧兼具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风格,同时也有着自己婉转柔美又平和委婉的风格特点。
二、传统剧目《打金枝》赏析
传统剧目《打金枝》是晋剧的代表性剧目,它高度概括了晋剧大气、精致、凝练、规范的舞台呈现,被誉为“晋剧皇冠上的明珠”。其中的升平公主唱段“等驸马进宫来安排筵席”是第二幕打宫公主出场的唱段,突出展现了晋剧音乐中旦角的风格特点。
(一)调式调性分析
从调式调性看,该唱段符合晋剧调式调性的一般规律,结合晋剧演员的唱腔音高特点来看,该唱段为D 七声燕乐徵调式的单一调性,根据唱段的落音又可将其看作是调性色彩变化中调式交替的表现。由于晋剧是板腔体结构,由此可分为上下句,其中可看出唱段呈现上句落主音之外的其他音级,下句落调式主音的规律。例如在唱词“我公爹今日里寿诞期”一句落于属音D 上丰富唱段色彩,与上句落于主音上形成对比的同时,又统一全曲。
(二)唱段结构分析
从唱段结构来看,该唱段主要由“唱腔、绕弦、唱腔”的结构组成。绕弦兼有动作和念白,由此呈现完整的戏剧故事情节。该唱段为小旦唱段,其中包含对升平公主的人物描绘性唱词、升平公主不往的叙述性唱词、侍儿的部分念白以及与升平公主的动作配合,将公主俏皮活泼的形象展现了出来,也为剧情展开做了铺垫。
(三)唱段板式分析
从唱段板式结构来看,在大段唱腔开始前,常有一句“引句”来引入唱腔,这个“引句”即为导板。唱词“头戴上翡翠双凤齐”,本是一句人物身份的描绘性性唱词,创腔者为了彰显这一特点,在导板跳跃的旋律中加入了多次倚音,并用二音高八度的唱法不断在高音区唱出“吔吔”腔调,塑造身为金枝女的升平公主俏丽活泼的形象,具有高贵、娇气的性格特点。
之后唱词“身穿上绫罗锦绣衣”进入四股眼,从四股眼中可以明显看到该唱腔具有腔繁字简的特点。唱腔从“我公爹今日里寿诞期”转入夹板,唱词内容、人物情绪与唱腔的旋法特征、板式运用富有一致性。公主作为皇家的金枝玉叶,自认为是皇帝之女,为公爹郭子仪拜寿是“君拜臣来使不得”。唱词以陈述为主,板式在与此的映衬中,也以夹板转二性由快至慢的更替变化,将剧情自然而然地描绘了出来。二性比夹板更为简化,口语性更强,但它保留了晋剧唱腔的旋律风格和基础特性。它与四股眼、夹板连用时,提高了唱腔的整体性和板式的过渡感。尤其在大段叙述类唱段中,与夹板二者协同,相互弥补,呈现了富有变化且说唱性强的独特演唱特性。之后进入二性,由四股眼、夹板到二性的连接套路为典型组合规律,该板式承接形成成套唱腔,亦称“平板。”
尾部走马腔和三倒腔都是花腔中的一种,具有各自不同的旋法特征。这里的走马腔“宫门上红灯高高挂起”是二性走马腔的上下句连用。在二性板式将不去拜寿的缘由交代清楚之后,遂又转变一种情绪——等待驸马回府,用走马花腔在旋律、情绪与风格上加以对比,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显得精致、切题。三倒腔是继走马腔后再一次对唱腔的润色与升华,其手法主要以骨干音 re、mi、si、la 的重复为主。音调中的特殊旋法来自骨干音的不断重复,从中透出创腔者细腻的创腔理念,呼应唱段开始处的二音子,再次表现出公主俏皮活泼的性格。
(四)核心音调分析
最能体现晋剧的核心音调为 g-f-e-d-c,在该唱段中大量运用,既有核心音调原型的运用,也有核心音调的变形运用。例如在唱段的“身穿上绫罗锦绣衣”的的“绣衣”用了该音调的原型,下行的音阶更能突出晋剧的特点。再如唱段“一个个成双又配对”的“又”字拖腔是核心音调的变形处理。
(五)过门音乐分析
过门音乐也是戏曲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音乐结构与唱腔的板式旋律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板式的唱腔过门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式性。如四股眼唱腔句幅较长,过门结构也相对长大而完整。再如二性唱腔句式简练,过门则是相对短小的乐节和乐汇。无论何种唱腔过门都有着转换、承接唱腔和调整演员气息、情绪等特点。它们造成了过门音乐在旋律和长度上的一定区别。“过门音乐分为三个部分,头、腹、尾。三者作用各不相同。头,是过门的开始。对上一句唱腔的承接,主要以突出和环绕上句落音为中心。腹,是过门的中间部分,主要作用是连接过门的头与尾,目的是节奏过渡和转换过门头、尾的旋律风格,使过门的行进自然、流畅。尾,是过门的最后部分,也是下句唱腔前的开始。它要提前出现下句唱腔中的旋律、节奏、骨干音等音乐语言特点,为下句唱腔的开始做铺垫和和准备。”例如在该唱段中的四股眼过门,头围绕主音 sol 承接上句唱腔,中间进行连接,尾部提前出现了下一乐句骨干音和旋律,为下一乐句做了铺垫。从音乐本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创腔者的创腔思维之缜密,在进行了具体的音乐分析之后再去观看戏曲,就会发现戏曲的魅力所在。
戏曲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方小小的戏台,一份初心的坚守,是多么难能可贵。晋风古韵,戏里乾坤,在一代代人的口传心授中,晋剧得以展现在我们这代人面前。它历经了太多沧桑岁月,而身为音乐专业的我们,更有责任承担起对其的传承与保护,让每个国人都以我们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为傲。
作者简介:姓名:(1999 年)性别女,民族汉 , 研究方向:作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