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技术在乡村幼儿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刘月民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14

一、引言

在“互联网 + 教育”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环境”。沧州市作为河北省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区域,乡村幼儿园占比达 68% ,其新媒体技术应用情况具有典型代表性。本研究以沧州市域内3 所乡村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精准把握新媒体技术在乡村幼儿园应用的现实困境,科学施策促进乡村幼儿教育现代化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沧州市域内不同地理位置、办园性质的乡村幼儿园 3 所。调查对象包括教师 12 人( 70.59% )、园长 / 副园长 4人 (23.53% )、保育员1 人( 5.88% ),教龄分布为1 - 3 年4 人( 23.53% )、4 - 6 年 4 人( 23.53% )、7 - 10 年 3 人( 17.65% )、10 年以上6 人( 35.29% ),样本结构符合沧州市乡村幼儿园实际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编制《新媒体技术在乡村幼儿园应用现状调查问卷》,从硬件设施、教师能力、教学应用、家园共育四个维度设计38 个问题,共发放问卷17 份,回收有效问卷17 份,有效回收率 100%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硬件设施,基础覆盖较广,高端设备缺失

1. 设备配备情况, 70.59% 的幼儿园配备智能互动白板与无线网络,29.41% 配备平板电脑与多媒体播放器,VR/AR 等沉浸式设备完全空白。这表明乡村幼儿园已具备新媒体应用基础条件,但设备类型较为传统。

2. 使用与维护现状, 88.24% 的幼儿园每天使用新媒体设备,主要用于日常教学( 100% )与安全监控( 47.06% ); 64.71% 的幼儿园有专门人员定期维护设备,但 29.41% 的园所需依赖外部人员维修,存在故障处理滞后问题。网络稳定性方面, 76.47% 的园所网络流畅,但23.53% 存在偶尔卡顿现象,影响教学活动连续性。

(二)教师能力,操作熟练但创作薄弱,培训需求迫切

1. 技术应用水平, 41.18% 的教师表示“非常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52.94% “比较熟练”,但课件制作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64.71% 的教师需依赖模板辅助,仅 35.29% 能独立创作。这反映出教师具备基础操作能力,但在个性化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存在不足。

2. 培训现状与需求, 52.94% 的教师近两年未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 41.18% 仅参加 1 - 2 次;培训需求集中在幼儿教学专属课件制作( 82.35% )、新媒体设备操作与故障处理( 47.06% )、教学活动设计( 41.18% )。此外, 23.53% 的教师希望获得本土化教学资源数字化开发培训,体现对地域文化与新媒体融合的需求。

(三)教学实践,应用频率高,资源适配性待提升

1. 技术应用场景, 100% 的幼儿园将新媒体技术用于教学活动(如课件展示、互动游戏), 82.35% 用于教学资源搜索与制作, 58.82% 用于家园沟通,但仅 35.29% 用于幼儿行为记录与评估,应用场景存在“重教学、轻评价”倾向。

2. 资源使用与适配性, 76.47% 的幼儿园经常使用数字教育资源,主要获取渠道为教师自行下载( 76.47% )与自主制作( 52.94% ),但52.94% 的教师认为优质资源数量不足, 47.06% 反映资源筛选难度大。在资源适配性方面, 35.29% 认为“非常贴合”乡村幼儿需求, 58.82% 认为“比较贴合”,但仍有 5.88% 指出部分资源不符合乡村幼儿生活经验,存在“城市化倾向”。

(四)家园共育,工具单一,家长参与度分化

1. 沟通工具使用, 100% 的幼儿园使用微信/ 微信群进行家园沟通,70.59% 结合电话/ 面谈,但公众号( 29.41% )、短视频平台( 17.65% )、专业家校APP( 11.76% )等工具使用率较低,沟通形式较为传统。

2. 家长参与现状, 29.41% 的家长“非常积极”参与新媒体家园互动,64.71% “比较积极”,但 88.24% 的教师反映部分家长存在新媒体使用能力不足问题, 52.94% 认为家长参与意愿低,制约家园协同教育效果。

四、对策与建议

(一)硬件升级,构建“基础 + 特色”设备配置体系

1. 差异化硬件投入,建议政府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对乡镇中心幼儿园重点配备互动白板、平板电脑等基础设备,对村办园优先保障网络覆盖与设备维护;鼓励企业、公益组织捐赠 VR/AR 等高端设备,在试点园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

2. 建立设备维护机制,联合本地职业院校建立“技术支援站”,为乡村幼儿园提供定期设备检修服务;开展教师设备维护培训,培养“园所技术骨干”,提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

(二)师资培训,打造“分层 + 实战”能力提升模式

1. 分层培训体系,针对新手教师开展“基础操作培训”(如互动屏使用、PPT 制作),针对骨干教师开展“创作进阶培训”(如希沃课件设计、微课开发),针对园长开展“管理能力培训”(如资源平台运营、技术应用规划)。

2. 实战化培训形式,采用“理论 + 实操”“线上 + 线下”结合模式,邀请一线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建立“城乡教师结对”机制,组织城市幼儿园教师定期到乡村园指导,促进经验共享。

(三)资源开发,搭建“本土 + 共享”数字资源平台

1. 本土化资源创作,结合沧州地域文化,开发“泊头鸭梨手工”“吴桥杂技科普”等乡土数字化课程;鼓励教师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资源,如将农田劳作、家禽饲养等场景制作成动画课件,提升资源适配性。

2. 区域资源共享机制,由沧州市教育局牵头,搭建“乡村幼儿园新媒体资源库”,整合优质课件、教学视频、家园互动素材;设置资源审核与评价模块,确保资源质量,实现“一次创作、多园共享”。

(四)家园协同,创新“指导 + 激励”互动模式

1. 家长数字能力指导,通过“家长学堂”“线上微课”等形式,开展微信操作、公众号使用等基础培训;制作图文并茂的《新媒体家园互动指南》,帮助老年家长快速掌握操作方法。

2. 多元化互动激励,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幼儿教学活动、成长瞬间,吸引家长关注;设计“家长打卡任务”(如亲子手工拍照分享、线上育儿知识答题),对积极参与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兑换绘本、玩具等物资,提升家长参与积极性。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沧州市 3 所乡村幼儿园的实证调查,系统揭示了新媒体技术在乡村幼儿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研究表明,乡村幼儿园已具备新媒体应用基础,但在硬件配置、教师能力、资源开发、家园协同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硬件升级、师资培训、资源开发、家园协同”四维对策,可为乡村学前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红玲 .“互联网 +”环境下新媒体辅助幼儿 园教学的探究[J]. 新课程研究,2022(12),59-61.

[2]胡晓伶. 新媒体技术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研究 [J]. 轻合金加工技术 ,2020(12).

[3]张靖超 .“国培”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探索[J]. 教育信息技术 ,2022(Z2):117-120.

刘月民(1990.02),男,河北衡水人,汉族,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课题名称:新媒体技术在乡村幼儿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项目:沧州市科协2025 年科技创新课题,课题编号:CZKX202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