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刘芬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441300

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调节能力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还关系到未来的人际交往,然而,幼儿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常常在面对冲突时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挑战,因此探索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促进其积极情绪体验养成,也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概述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面对外界刺激或自身需要时,通过一定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有效管理的能力,这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幼儿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情绪体验丰富但调控能力不足,容易在冲突、挫折或过度兴奋的情境下表现出哭闹、退缩或攻击等行为[1]。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帮助幼儿识别情绪、表达情绪,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反应,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还能促进其与同伴、教师以及家庭成员的良好互动,为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教学对策

(一)创设情境体验

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中,创设情境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幼儿的情绪往往与具体的环境相关,因此通过模拟贴近幼儿生活的真实场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并表达情绪,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故事表演或日常情境模拟,让幼儿在“冲突”“分享”等情境中真实地体验各种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认识到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情绪变化,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情绪,从而逐步形成对情绪的觉察 [2]。创设情境体验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迁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幼儿合作的环节,如共同完成任务、面对失败等,让幼儿体验积极与消极情绪的交替,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学习如何调整心态,采取恰当方式应对,长期的情境体验能够帮助幼儿内化情绪调节的方法,从而提升自我控制力。

(二)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其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情绪体验的机会,通过规则类游戏,如“抢椅子”“红灯绿灯”,幼儿能够体验情绪的变化,并在规则约束下学会控制冲动、遵守秩序,合作类游戏则能引导幼儿学会沟通,体会同伴支持带来的积极情绪,同时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类游戏,如“过家家”“小医生”,可以让幼儿理解他人情绪,从而提升同理心,这些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3]。丰富游戏活动还为幼儿提供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幼儿可能会遇到冲突、失败或等待,这些都是真实的情绪触发点,教师可以及时介入,通过言语引导、行为示范,帮助幼儿识别情绪、表达感受,并学习合理的解决办法,长期坚持下来,幼儿能够逐步内化这些调节方式,形成自我调控的能力。

(三)提供榜样示范

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儿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发展阶段,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成人来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当幼儿遇到冲突时,教师可以用冷静、积极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并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温和地表达“我理解你现在有点生气,但我们可以轮流玩”,借此示范如何用恰当的方式管理,通过这种直观的示范,幼儿能够学会模仿,逐渐掌握适合的情绪应对方式,同时榜样示范不仅限于教师,还可以通过同伴和故事人物来实现。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情绪调控表现较好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以同伴间的互动促进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视频片段等资源,选择其中具有积极情绪管理行为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们的表现,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应对方法,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幼儿会逐渐内化这些正向的情绪调节模式,榜样示范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对策,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为幼儿树立行为标杆,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

(四)引导情绪表达

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中,引导情绪表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幼儿由于语言和认知水平有限,常常无法准确地用言语表达复杂的情绪,容易通过哭闹、发脾气等行为来宣泄情绪,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内心感受,可以通过日常谈话、绘画、手工等方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我很高兴”“我有点生气”这样的简短语言来描述当前情绪,也可以通过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来表现内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肯定与接纳尤为重要,只有当幼儿感觉到情绪表达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们才会逐渐形成积极的表达习惯。引导情绪表达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实践,教师在活动或游戏中,能够敏锐捕捉到幼儿的情绪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引导,例如,当幼儿因失败而沮丧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出“我有点难过”,再帮助他们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法;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言语表达诉求,而不是采取攻击性行为,幼儿不仅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情绪,还逐渐理解他人的感受,增强同理心。

三、结语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丰富游戏活动、提供榜样示范等多样化的教学对策,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识别、表达与调控情绪,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是引导者,更是示范者,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还能促进其人际交往,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芃 .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J]. 世界儿童 , 2024(11):0108-0110.

[2] 张连洲.在绘本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途径探索[J].儿童绘本 , 2023(20):0060-0062.

[3] 张星蕊 .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J]. 教育进展 , 2024, 14(3):204-209.刘芬 女 1984.11 汉族 湖北随州人 硕士研究生 讲师 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