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保育专业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与表现力提升策略研究
乔敏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515155
前言:
在中职保育专业中,儿童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当前教学常侧重技法模仿,忽视儿童创意发展,导致学生作品缺乏个性与情感表达。因此本研究立足保育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与表现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探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为中职保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让未来幼儿教师掌握科学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
一、中职保育专业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与表现力提升的优势
(一)激发内在创造潜能
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能打破“像不像”的评判标准,鼓励儿童用独特视角观察世界。例如以“我的梦境”为主题,引导儿童用非写实手法描绘奇幻场景,有的孩子会画出会飞的鱼、长翅膀的树,这些突破常规的想象正是创造力的萌芽。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如“你觉得云朵像什么”“如果小动物会说话会说什么”,持续激发儿童的联想能力,让绘画成为思维外化的载体,而非单纯模仿的技能练习。
(二)深化情感表达层次
创意启发促使儿童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当儿童用红色涂满太阳表示炎热,用蓝色波浪线表达哭泣时,他们正在学习用色彩、线条传递情绪。教师通过“情绪画布”活动,让儿童选择颜色代表不同情绪,再结合故事情境创作,如“今天和好朋友吵架了,画出来让我猜猜你的心情”。这种训练使儿童不仅会画“开心”,更能表现“委屈”“期待”等复杂情感,提升情感表达的细腻度。
(三)拓展多元认知维度
创意启发常与跨学科知识融合,拓宽儿童认知边界。例如结合自然科学课内容,创作“昆虫王国”主题画,儿童需观察昆虫形态、生活习性,再通过夸张、拟人手法表现;或结合传统节日,设计“中秋故事会”连环画,融入历史故事、民俗元素。这种跨领域学习让儿童在绘画中自然吸收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构建积极互动生态
创意启发的教学过程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未来城市”主题创作时,儿童需讨论分工、协调风格,在碰撞中产生创意火花;教师通过“创意漂流瓶”活动,让儿童互相点评作品,学习欣赏不同视角的表达。这种互动不仅提升儿童的沟通协作能力,更营造了包容、开放的创作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态。
二、中职保育专业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与表现力提升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在儿童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捕捉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创作情境 [ ]。例如以“菜市场里的热闹”为主题,先组织儿童实地观察菜市场的摊位布局、商贩叫卖、顾客挑选等细节,再通过“声音地图”游戏让儿童回忆并描述听到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最后引导他们用画笔表现这些生动场景。这种从具体生活经验出发的情境创设,能避免空洞的想象,让儿童在“有迹可循”的创作中自然展开联想。教师还可通过“故事接龙”方式,如“如果我是菜市场里的一棵蔬菜,会看到什么故事”,激发儿童跳出常规视角,培养发散性思维,使画面充满童趣与新意。
(二)材料探索激发表现
材料探索是提升表现力的关键抓手 [2]。除常规蜡笔、水彩外,可引入生活材料如碎布、纽扣进行拼贴创作,如用不同纹理的布料表现“奶奶的花围裙”;或利用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进行拓印,如用银杏叶蘸取颜料印出“秋天的森林”。数字工具的引入同样重要,如使用平板电脑的绘画软件模拟水墨晕染效果,或通过动画功能让静态画面“动起来”。这些多元材料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更让儿童在操作中感知不同材质的特性,学会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提升表现力与创造力。
(三)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水平的儿童,教师需制定差异化的指导策略。对于绘画基础较弱的孩子,可从简单图形组合入手,如用圆形、三角形拼贴出“小猫咪”,通过逐步添加细节如胡须、尾巴,帮助其建立绘画信心;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引导其尝试复杂构图,如加入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表现“公园里的游乐场”,或通过冷暖色对比表现“冬天的温暖”与“夏天的炎热”。教师需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儿童的作品特点,分析其兴趣点与薄弱环节,如某儿童擅长画动物但构图单一,则可引导其尝试将动物放入不同场景中,如“动物园的早晨”,从而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拓展创作维度。
(四)过程评价促进反思
建立“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3]。在“我的梦想”主题画中,不仅关注画面是否完整,更重视儿童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表达“成为宇航员的兴奋”或“当老师的期待”。教师可设计“创作日记”环节,让儿童用文字或语音记录绘画时的想法,如“我想画出宇航服上的星星,因为星星代表希望”,以及遇到的困难如“颜色总是涂出线”,并记录解决方法如“用棉签擦掉多余的颜料”。同时引入同伴互评,如“你最喜欢画面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以及家长反馈,如“孩子回家后兴奋地讲述画中的故事”。这种多维度评价能帮助儿童从多角度理解自己的作品,培养元认知能力,形成“创作—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创意与表现力的双重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保育专业儿童画教学中创意启发与表现力提升的具体策略实施后,学生作品在创意性、情感表达及技法运用上可以得到切实改善。后续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创意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晨瑶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教学方法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1.DOI:10.27159/d.cnki.ghzsu.2021.001585.
[2] 权 春 燕 .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儿 童 画 教 学 现 状 与 对 策 研 究[J]. 美 与 时 代 ( 中 ),2019,(08):97-98.DOI:10.16129/j.cnki.mysdz.2019.08.047.
[3] 李璐 . 安徽省中职学校儿童画教学内容与课程方案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 ,2019.DOI:10.27159/d.cnki.ghzsu.2019.00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