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智趣阅读教学中的“导学”艺术

作者

姬贝贝

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212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导学”环节成为联系学生与文本的纽带,就低年级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较低,语言理解能力也不强,当其初次接触陌生文本时,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1]。若采取恰当的导学设计,就能有效降低阅读门槛,而且还可以借助有趣味性的问题或情景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求。主要任务就是传授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圈点勾画,段落划分等实际操作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套系统的阅读技巧,从而慢慢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尤其是针对解读寓言故事的时候,如果把“情节和主题思想的联系”当作导学的重点,有益于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对于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升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小学语文智趣阅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构建

2.1 以智导智,让阅读走向开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里,“导学”环节充当着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键纽带,其地位非常关键。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认知发展尚不成熟,面对新文本时常常会遭遇理解上的困难[2]。科学合理的导学设计可以有效地缩减阅读难度,而且还能通过趣味性问题设计以及情境创设等手段来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究。经过系统的“导学”策略,可以引领学生融入到阅读实践当中,在认知发展、思维拓展以及想象力培养等方面收获明显成果,从而做到智慧型、深入型且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最终优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在教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充满奇幻想象的部分设计问题:“宇宙的另一边,加法与乘法也许会变成什么样子?”试着模仿课文的想象方式,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数学运算表达式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本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借助启发性教学手段,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到文本所营造出的奇妙想象之中,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逆向思维”的特点。部分学生认为“加法就是一朵鲜花加上一片草地构成一个春日”,而有些学生则觉得“乘法则可看作一颗星辰乘以无数星辰形成一片星河”。学生不仅牢牢把握了文本的想象逻辑,更在自主创造中让阅读思维突破了文本的边界,真正实现了从“读懂文本”到“超越文本”的开放式学习。

2.2 以趣启智,让阅读走向互动

“以趣启智”是小学语文智趣阅读教学中“导学”艺术的核心要义,体现为利用趣味性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应用,打破传统阅读课堂单向灌输的固定模式,创建起一种多元互动的学习生态环境。趣味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娱乐形式,而是结合文本特性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做出的设计成果,目的在于唤起学习兴趣并促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游戏化、生活化及情境化的方式执行,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操作、体验并且便于交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表达,不仅仅表现在师生之间,还要扩展到学生彼此之间,依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辩论等方式,达成多方思维碰撞并互相补充的效果,从而产生出集体探究的合力。

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大树的奇妙派对”互动游戏。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树的主人”、“小鸟”“小松鼠”“妈妈”等角色,再根据文本中 “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带着食物出现在树下”等情节,编排简短的对话场景。在角色扮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变成了一棵会说话的树,还想邀请哪些小动物来做客?会为它们准备怎样的‘专属鸟窝’?”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台,一边用肢体模仿树的形态,一边介绍自己的创意。互动设计既抓住了文本的童真童趣,又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加深对 “我”变树后既想隐藏又渴望被关注的心理理解,同时通过小组协作和创意表达,让阅读从个体感悟变成集体智慧的碰撞,真正实现了趣味与思维的协同生长。

2.3 以智生趣,让阅读走向交融

“以智生趣”理念提倡用智能化“导学”策略,靠深度思维促使学生找出文本深层次的意义,把理性探究当作提升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做到认知、情感和表达的融合。“智”包含的知识传递并不是全部,而是依照学生认知发展的真实需求设置思维难题,围绕文本核心价值搭建递进式探究框架。教师在“导学”时,要根据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找准思维启发之处、情感共鸣之处和价值观引导之处,规划连贯的问题序列,既帮助学生明白文本表面意思,又激发学生剖析文字内在逻辑结构、体会情感意蕴和文化意涵。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黄继光》为例,学生已了解黄继光英勇堵枪眼的事迹之后,教师可提出递进式问题:“面对身体的伤痛,黄继光为什么还要继续匍匐前进?”学生结合文本细节分析得出答案:“为了战友的安全和完成战斗任务,他毅然决然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如果当时你在黄继光身边,看到他的壮举,你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又会怎样做?”此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个人情感相融合。部分学生回答:“我也会继承他的精神,勇敢地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情。”另一些学生则从现实角度出发阐述:“黄继光的故事告诉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地放弃,要怀着坚定的信念,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智趣阅读教学里,“导学”艺术成了联系文本解析、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纽带。凭借基于智慧的开放性探究、依靠趣味激发智力潜能的互动实践以及融合智慧与兴趣的深入解读等途径,一直依照文本特质和学情规律,促使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并达成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雯雯 . 微微一课妙预习 , 智趣导学入佳境——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J]. 读与写 ( 上,下旬 ),2021,018(011):58.

2. 刘茂勇 . 微微一课妙预习 , 智趣导学入佳境——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J]. 语文天地 ,2020(12):2.

作者简介:姬贝贝 1986.02.28 女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 汉族 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