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引领模式
杨永发
文山市古木镇中心学校 663011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数学兴趣、建立数学自信的重要时期。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明确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认知特点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目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如如何平衡知识系统性与学生主体性,也迎来了教育技术发展、跨学科融合带来的新契机,如信息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生活场景助力知识应用。在教育模式选择与运用上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进程,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质量。这一背景下,“引领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成为关键——它不仅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方式、学习习惯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构建。本文将从传统模式的反思出发,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探究式、情境式、项目式、混合式及分层式等引领模式的应用逻辑与价值,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思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育人”。
一、传统引领模式的延续与反思
传统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灌输式教学是围绕教师展开,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布置任务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绝对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
这种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在某一阶段非常具有功能性,便于较为完整地传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和计算等。例如在初等算术教学中,老师通过一步步向学生介绍数字,进行加减法等传授,使得学生了解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能力,建立数学基础,在之后的学习中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引领模式也渐渐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把引导的作用过分强调在老师这里,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往往出现学习无兴趣、无思维之变的状态。学生往往处在机械化记忆模仿学习的状态,而不是深入学习和主动探究。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引领模式
(一)探究式引领模式的兴起与实践
探究式引领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下进行对数学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质疑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讲解者变身为一个领航者、组织者。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问情景的设置,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答案,比如讲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切割和重组,从而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什么是面积以及计算的方法。
教师以启发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动手实践、运用的意识,学生能进一步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更懂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使大家领悟到合作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大家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二)情境式引领模式的应用与拓展
情景式引领模式是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情景式引领模式能够把较为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而形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能够更加明确。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模拟购物场景,比如让学生模拟购物,购物过程中计算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找零等。学生在解答该类试题时,是将加减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购物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情景诱发模式亦可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快乐、惬意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利用数学历程中的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学发展、数学家的精神,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通过数学游戏,如拼图游戏、数游戏等,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更好。
(三)项目式引领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项目式引领法就是将数学知识与具体的项目活动结合,学生利用项目进行数学的拓展性学习,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从知识维度出发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设计校园绿化方案”项目,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计算、统计等)来完成设计校园绿化的项目,该项目需要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查、分析、设计、实施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团队合作的参与,从而完成项目任务的实施。在项目式引领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四)混合式引领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混合型引领。将传统引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学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在线练习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学习的进度完成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在线交互工具,包括在线讨论、答疑等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学习。
融合型指导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指导方式的优势,又可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获得更自主、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实现高效学习。
(五)分层式引领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分层式引领模式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打破了 “一刀切” 的教学局限,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化发展。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测反馈等方式,将学生分为 “基础组”“提高组”“拓展组”,但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每2-3 周根据学生表现动态调整,避免标签化带来的心理暗示。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前,通过前测发现:基础组学生能理解“平均分”但对“分数意义”模糊;提高组能掌握简单分数读写但应用不足;拓展组已能解决基础应用问题。基础组以“具象感知”为主,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理解分数的“部分与整体” 关系,完成“用分数表示图形涂色部分”等基础任务;提高组以“应用迁移”为主,在基础操作后,解决“将1 块蛋糕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等生活问题,尝试用分数表达数量关系;拓展组以“创新探究” 为主,设计“用分数表示一杯水喝掉部分与剩余部分的关系”“如果有 2 块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等开放性问题,引导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联。评价时基础组以“知识掌握度”和“参与度”为核心,如是否能正确用分数表示简单图形;提高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如是否能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拓展组以“探究深度”为核心,如是否能提出新问题或发现规律。同时,通过“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进步,强化“与自己对比”的成长意识。
三、结语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引领模式多元化发展,每种引领模式都各有各的价值和作用。传统引领模式的基础知识传授难以取代;探究式引领模式的发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情境式引领模式能使数学知识更加立体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项目式引领模式的实施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合式引领模式是传统模式与现代化模式的有机融合,丰富学生的多种学习体验。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征、教学的环境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并应用相应的引领模式,能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而不断探索创新引领模式,以便于适应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需要,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杨永发 1968.12.01 男 云南 文山 苗 云南师范大学中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 :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引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