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体会及建议

作者

沈路 郭大海

四川 新诚劳务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四川 成都 栏晖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1 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特点

1.1 准确性保障

标准物质作为具有明确特性的计量基准,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环境监测实践中,各类分析仪器及检测方法均需严格通过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与验证。以空气污染物浓度测定为例,采用经认证的标准气体对气体分析仪进行校准,可确保仪器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通过标准物质的科学比对,监测人员能够及时识别并修正分析过程中的偏差,从而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为环境质量评估及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1.2 溯源性支持

标准物质作为重要的质量基础载体,具备完善的溯源管理体系,其特性量值能够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校准流程,与国家计量基准乃至国际计量体系保持紧密衔接。这一显著特性使得各检测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在科学层面具有高度可比性。特别是在环境监测工作领域,鉴于涉及面广、数据量大等特点,必须高度重视溯源性建设。当监测机构采用具有权威溯源资质的标准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时,其监测结果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公信力和推广应用价值。以水质监测为例,通过采用经国家认可的标准水样,各实验室数据之间能够实现科学有效的比对分析,为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协同合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1.3 稳定性优势

标准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和预定时间内,其特性量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一重要特性。这一关键特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环境监测通常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连续性工作。稳定可靠的标准物质能够在较长时间周期内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以土壤污染监测为例,采用稳定性优异的土壤标准物质,在多次监测实践中,其各项指标量值变化幅度极小,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土壤污染状况。这一特性不仅有效避免了因频繁更换标准物质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数据偏差,更有力保障了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环境监管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1.4 多样性适配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对象广泛、项目繁多。标准物质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其种类丰富、特性各异,能够充分满足各类监测需求。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别的污染物监测,均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物质体系。以水体农药残留监测为例,可选用含多种农药成分的标准溶液;针对土壤放射性物质检测,则配备有专用放射性标准土壤样品。这种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物质储备体系,为各类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显著提升了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 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措施

2. 1 标准物质的科学选择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确保标准物质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选材这一关键环节。针对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土壤监测等不同环境监测项目,所选用的标准物质需严格遵循差异化原则。在标准物质遴选过程中,应当全面考量其准确性、稳定性和溯源性三大核心指标。其中,准确性是保障监测数据可靠性的根本前提,唯有确保标准物质本体数值精准无误,方能为监测结果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稳定性作为重要技术指标,确保标准物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有效防范因物质特性改变而导致的监测偏差。溯源性则实现了标准物质量值与国家或国际标准的无缝对接,显著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行业可比性。此外,还需紧密结合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的技术特点,精心筛选适配的标准物质,确保其与监测全流程实现最优匹配。

2.2 标准物质的妥善保存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标准物质的科学选定与规范保存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须充分认识到,标准物质的性能指标与其保存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若保存措施不到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理化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产生系统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别的标准物质,必须严格依据其特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保存方案。具体而言,部分标准物质需在恒温条件下实施低温保存,以有效防范因温度波动引发的分解或挥发风险;另一些标准物质则需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妥善存放,切实杜绝潮湿环境对其化学成分和性能参数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标准物质保存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参数监测与记录工作,确保各项保存条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实施标准物质分类存放制度,坚决杜绝交叉污染现象的发生。

2.3 标准物质的合理使用

科学规范地使用标准物质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标准物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首要环节是对标准物质实施精准的稀释和配制,确保其浓度参数完全符合监测技术要求。在稀释作业环节,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溶剂和计量器具,切实保障操作过程的精确性。其次,要严格把控标准物质使用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有效防范因环境因素波动导致的标准物质性能变化。在开展监测分析工作时,必须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规范使用标准物质,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为获取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提供有力保障。

2.4 标准物质使用效果的评估

为确保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对其实际应用成效开展系统性评估工作。要重点通过科学比对不同批次标准物质的监测数据,深入分析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若发现监测数据存在显著偏差,务必查明原因,既要考虑标准物质本身的质量因素,也要严格检查操作流程是否存在不规范之处。同时,要主动将标准物质监测数据与权威部门发布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标验证,切实保障其数据准确可靠。此外,还需对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科学评估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长效表现,准确研判其是否能够持续满足新时代环境监测工作需求。基于上述评估结论,要及时优化标准物质的选用方案和操作规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环境监测工作提质增效。

3 结语

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为技术支撑提供了坚实基础,更是提升监测质量、确保数据可靠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标准物质应用特点及具体实施措施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刻认识到其在准确性、溯源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学遴选、规范保存、合理运用以及效果评估等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应用体系,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随着环境监测需求日趋多元化和技术手段持续创新,标准物质的应用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等举措,切实满足更高标准的监测要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荟,卢羽舒,聂嘉宁,史震宇,王骏飞,高占啟. 浅谈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体会及建议 [J]. 中国标准化,2025,(14):123-128.

[2] 覃莎 . 环境监测工作中标准物质的应用分析 [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7(09):60-62.

[3] 王振华 . 环境监测分析中标准物质的选择及应用 [J].化学分析计量,2022,31(04):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