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文本性质研究综述

作者

王晓双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一、清华简《耆夜》的文本性质研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于2010 年12 月出版,清华简整理者在其中并未明确说明《耆夜》的文本性质,而是提到了其中《蟋蟀》篇章与《诗经·唐风·蟋蟀》之间的密切联系,故而关于《耆夜》的文本性质问题吸引了广大学者的目光。关于清华简《耆夜》的文本性质的讨论,多将《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三篇简文一起研究,综观学界主要分为三个观点:“诗”类文献、“书”类文献与战国拟托性质的小说文本:

“诗”类文献说:方建军学者在《清华简“作歌一终”等语解义》中认

为清华简《耆夜》篇所载“作歌一终”“作祝诵一终”等为音乐术语,并将《耆

夜》看作为“诗”类文献。1 张树国学者在《清华简组诗为子夏所造魏国歌诗》

中将《耆夜》与《周公之琴舞》组诗称为战国魏国“歌诗”2,初次充分论证

了《耆夜》的“歌诗”文献性质。凌彤学者在《断裂与重建:清华简“诗”

类文献的文本与礼乐关系》中充分肯定了《耆夜》的“诗”类文献性质,认

为清华简《耆夜》作为“诗”类文献不仅有阅读功用,还有仪式展演形式特

征。3 这一论断与张树国学者提出的“子夏学派参与魏国歌诗创作”说形成呼

应。贺善雯的硕士论文《清华简逸诗与西周历史文化研究》中同样将清华简《耆

夜》中的诗作归为不见于《诗经》中的“逸诗”将其判定为“诗”类文献。“小说”类文献说:蔡先金先生的《清华简〈耆夜〉古小说与古小说家“拟

古诗”》在探讨清华简《耆夜》的文体属性时,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并提出了

创新性见解。认为该文本并非西周史官实录,而是具有明显虚构叙事特征的

古小说作品。“书”类文献说:于茀学者新作《简帛书籍叙录》中则将《耆夜》的文

本性质定义为《书》类文献,但承认《耆夜》中的四篇歌诗为佚诗。

综上所述,学界多将清华简《耆夜》的文本性质定义为“诗”类文献,但也存在分歧,可见学界对《耆夜》的“歌诗”文献性质关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二、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文本性质研究

学界对于《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研究相对于《耆夜》而言观点较为统一,即《周公之琴舞》为“诗”类文献:

李学勤学者在《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中指出:《周公之琴舞》是周公还政、成王嗣位时所用的乐诗,与《大武》乐章类似,简文对儆戒仪式的细致描写不仅为研究西周早期宗庙乐舞提供了新史料,也为探讨战国楚地对西周礼制的接受打开了新的学术视角。7 李学勤学者还在《再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推测其为后世嗣王朝庙乐的雏形,为理解周代政治伦理与诗乐关系提供了关键实证。8姚小鸥与孟祥笑两位学者在《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一文中则提出新见,认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并非传统所认为的乐家传本,而是以“诗家”传承为主的早期文本形态。9 李秀强学者的《清华简所见先秦〈诗〉文本的史学特质》认为《周公之琴舞》属于“史家之诗”体现“诗史合流”的早期《诗》文本特征。10 于茀学者新作《简帛书籍叙录》中同样认同《周公之琴舞》为“诗”类文献。

《 周 公 之 琴 舞》 为“ 诗” 类 文 献 这 一 点 毋 庸 置 疑, 而 对《 周 公 之 琴 舞》 的“ 歌 诗” 文 献 性 质 则 需 要 更 多 文 献 支 撑。三、清华简《芮良夫毖》文本性质研究

《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毖”的文体范式,它属于先秦文学中的“诗”类文献还是“书”类文献,至今没有定论。“书”类文献说:整理者赵平安教授将《芮良夫毖》归结于“书”类文献,证据有三:首先,《芮良夫毖》的结构与《周书》多篇相似; 其次,《芮良夫毖》虽为韵文,但《尚书》中如《五子之歌》也是以韵文形式出现的,且两者都是臣子劝谏君王之言 ; 最后,从传世文献诸如《国语》《逸周书》可见,芮良夫其人对诗歌这种文体是很熟悉的,所以其文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12 陈鹏宇学者赞同整理者观点,在《清华简〈芮良夫毖〉套语成分分析》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芮良夫毖》作为献诗制度下的规谏文本,更贴近散文化的政治文书,重在逻辑论证与事实陈述。 3 陈晨与房伯勇两位学者在《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文本性质探论》中同样赞同整理者的观点,认为《芮良夫毖》可能与《尚书》的“谟”类文献相近。刁俊豪学者在《清华简〈芮良夫毖〉综合研究 —与“书”类文献对读》中将《芮良夫毖》六个部分分别与“书”类文献进行对读,认为其形式上虽有韵语而归结为“诗”类文献并不合适。

“诗”类文献说:李学勤学者在《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质问题与上述学者们持不同意见,他在《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中认为《芮良夫毖》是清华简中整理出的西周晚期佚诗,属于儆戒性质的“毖”诗,以政治讽喻为核心内容,且《芮良夫毖》在内容与风格上与《诗经·大雅·桑柔》存在关联。高中华与姚晓鸥学者在《论清华简〈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质》中赞同李学勤学者的观点,认为《芮良夫毖》是类似于《诗经·大雅》的“诗”类文献。马楠17 学者与马芳18 学者则分别从文献句式与“毖”的体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支持《芮良夫毖》为“诗”类文献的主张。19 程方学者在《周礼核心精神“敬”与先秦毖体诗的缘起—对清华简〈芮良夫毖〉的发生文体学考察》中认为“芮良夫乃作䛑再终”的“终”为乐章结束的标志,故《芮良夫毖》是乐舞中用作歌唱的文本,应该为“诗”类文献。20 于茀学者的《书籍简帛叙录》同样将《芮良夫毖》归为“诗”类文献。

《芮良夫毖》文本性质问题悬而未决,是学界急需解决的重中之重,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应该注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

总结

当前研究需进一步强化实证:一是补充《耆夜》《周公之琴舞》“歌诗”属性的仪式、乐舞证据;二是针对《芮良夫毖》,需结合西周 “献诗讽谏”制度与更多出土文献对读,厘清 “毖” 体的文体归属;同时,也可从三篇文献的共性出发,探讨战国楚地对西周文本的传承逻辑,深化先秦文献分类认知。

参考文献

[1] 于茀 . 简帛书籍叙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6:27.

[2] 李学勤 .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J]. 文物 ,2012,(8):66-71,1,97.

[3] 李学勤 . 再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1):1-2.

[4] 姚小鸥 , 孟祥笑 . 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 [J]. 文艺研究 ,2014,(06):43-54.

[5] 李秀强 . 清华简所见先秦《诗》文本的史学特质 [J]. 史学月刊 ,2022,(12):104-112.

王晓双(2002——),女,兰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邮箱:2129872063@qq.com

1 方建军 . 清华简“作歌一终”等语解义 [J]. 中国音乐学 ,2014,(2):84-86.

2 张树国 . 清华简组诗为子夏所造魏国歌诗 [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42(4):57-66.

3 凌彤 . 断裂与重建 : 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与礼乐关系 [J]. 人文论丛 ,2022,38(02):123-137.

4 贺善雯 . 清华简逸诗与西周历史文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23.

5 蔡先金 . 清华简《耆夜》古小说与古小说家“拟古诗”[J].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27(1):88-95.

6 于茀 . 简帛书籍叙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6:27.

7 李学勤 .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J]. 文物 ,2012,(8):66-71,1,97.

8 李学勤 . 再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1):1-2.

9 姚小鸥 , 孟祥笑 . 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 [J]. 文艺研究 ,2014,(06):43-54.

10 李秀强 . 清华简所见先秦《诗》文本的史学特质 [J]. 史学月刊 ,2022,(12):104-112.

11 于茀 . 简帛书籍叙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6:48.

12 赵平安 .《芮良夫》初读 [J]. 文物 .2012.08:77-80.

13 陈鹏宇 . 清华简《芮良夫毖》套语成分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2):62-70.

14 陈晨 , 房伯勇.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文本性质探论[J]. 社会科学论坛,2024,(1):28-34.

15 刁俊豪 . 清華簡《芮良夫毖》綜合研究——與“書”類文獻對讀[J].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2023,(2):39-61.

16 李学勤 . 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 [J]. 文物 ,2012,(8):66-71,1,97.

17 马楠 .《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 [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3.01:76-78.

18 马芳 . 从清华简《芮良夫毖》看“毖”诗及其体式特点[J]. 江海学刊,2015.04:190-195.

19 高中华 , 姚小鸥 . 论清华简《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质 [J]. 中州学刊 ,2016,(1):140-143.

20 程方 . 周礼核心精神“敬”与先秦毖体诗的缘起——对清华简《芮良夫毖》的发生文体学考察[J]. 先秦文学与文化,2024:249-261.

21 于茀 . 简帛书籍叙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