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

作者

李守业

应县第三中学校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037600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正面临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系统性转型。新课标强调以“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为核心目标,要求课堂实践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本文立足新课标理念,结合当前教学现状的矛盾点,聚焦课堂实践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教学策略创新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特点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根本目标,强调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协同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其培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高效课堂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强调反思性学习等教学设计,深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为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核心特征,强调教师需要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育人理念。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活动需要以人为本、面向发展,通过创新课堂形式、内容及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高效课堂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合作学习机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组织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完整过程,使其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二、新课标的颁布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影响

新课标的颁布对初中数学课堂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推动教学从传统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其核心在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协作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三、新课标引领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推荐课堂教学改革

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新课标引领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核心支撑作用,温馨氛围作为师生心理状态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励、唤醒学生主动参与,为其提供安全表达和深度探究的心理空间,从而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其一,情境化教学设计应融入生活化、趣味性元素,如结合实际问题创设探究任务,降低数学抽象性带来的心理压力,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其二,合作学习机制需强化互动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成果互评等形式促进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互助中获得个性化发展,避免边缘化现象。其三,教师需动态调控课堂节奏,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观察、成长档案袋)替代单一分数考核,关注学生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的协同提升,最终形成“氛围促参与—参与提效率—效率强素养”的良性循环。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自主参与范围

多样化活动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现实问题,符合学习内容应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等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愿,使课堂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活动设计需要强调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直接指向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以设计阶梯式活动序列为时间方法,严格遵循“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的六步操作程序,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参与机制。首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新课,以贴近现实的数学问题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接着,提供开放性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在个性化解题过程中培养问题分析能力;随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与策略互评,通过思维碰撞与良性竞争深化理解,促进多元解法的生成与优化;最后,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公式原理,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强化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以学习日志撰写或小组汇报形式进行反思归纳,梳理学习路径与思维盲点,实现元认知能力的深度提升。这一阶梯式序列以“情境—探究—合作—建构—应用反思”为脉络,不仅契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更通过梯度化任务设计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获得适切发展。

(三)强化信息技术结合,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象化,结合生活化情境,有效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生活案例,通过交互式软件动态呈现函数图像变化或几何变换过程,使抽象原理直观化。以《平移》一课为例,学生通过拖动图形设计平移方案,即时反馈操作结果,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借助智能测评系统,教师可实时收集学生操作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教师还可以用GeoGebra 制作动态课件,展示生活中平移现象(如电梯升降、传送带运输),并实时标注平移方向向量与距离参数。针对这些共性难点,教师选择性推送个性化微课资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提升课堂效率。

结束语:

本研究围绕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型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新课标以“三会”核心素养为导向,对传统数学课堂提出了根本性变革要求——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协同发展。根据本文的研究和实践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破解传统课堂单向灌输的弊端,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发展为目标、以多元评价为反馈的课堂生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燕琼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J]. 文理导航 ( 中旬 ),2021(12): 12+81 .

[2] 王继永.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试题与研究 ,2019(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