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地理选择题提分技巧
张艳萍
弥勒市第一中学
摘要:鉴于地理选择题情境越来越灵活;且将由综合科考试转为单科命题,所考查知识点更多,更广;人文地理题在新情境,新概念等背景下愈来愈难,考生对地理选择题较为绝望,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本文从信息的获取、逻辑推理、选择最优法作答等方面总结出高考地理选择题提分顺口溜。并辅以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部分选择题为例具体阐述做题步骤及提分技巧。
关键词:地理;高考、选择题;提分技巧;
一、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生缺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在国家“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引领下,地理选择题情境越来越灵活,更加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重视对地理综合思维的建构。对普通学校在校学生而言,生活及生产体验较少,学术研究机会较少,所以试题情境素材较陌生,考生难以灵活读取题目对应关键信息,准确解读材料,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综合分析。
(二)考生建构知识体系能力较弱,无法由点到面,导致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
在国家高考“三新”改革背景下,地理考试将由文综考查转向单科命题,所能覆盖的知识点更广、能力点更多。地理选择题往往以题组的方式融合多个知识点,一组题有因果联系,层层递进,可联合作答。考生无法读取题目之间的关联,也无法精准将材料与题目一一对应,导致失分率高。
(三)人文地理题在新情境,新概念等背景下愈来愈难
人文地理题越来越难,难在情境新,还难在选项术语极相似,再者在题目或选项中经常会涌现新名词、新概念,考生没法理解这些地理概念,也分不清主次。
比如难以区分“直接”与“根本”,或是“主要”和“次要”的区别。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科研,新概念。比如“西氢东送”、“深中通道”、“智慧城市”、“新质生产力”等等。新名词、新概念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抽象性,对考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这些新名词、新概念并非易事。
二、选择题做题基本步骤及提分技巧
选择题做题基本步骤为先看题目及题肢猜测出题者的大致考向,然后带着问题提取图文信息,将材料精准对应题目,经过逻辑推理选出正确选项。
(一)准确获取信息
地理命题一贯注重考查考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获取信息能力是选择题提分的基础。
1.审清题干
题干包括了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注意最基本的坑—“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2.审清题肢
看完题目看选项,针对高考中许多基础题,考生根据选项可以推测考官意图,也可直接根据选项语句描述排除一两个选项。
选项叙述错误的几种常见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
3.要注意观察和提取图文信息
高考试题中的地理信息载体还有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许多重要信息都隐含在图表中,正确提取图表信息是做题的基础。分析图像信息时,要紧抓图名、图例和坐标。
(二)加强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要能力,而信息的获取、解读与逻辑推理过程往往一气呵成。常见的需要逻辑推理的地理知识包括概念类、特征类、规律类、成因类。在考试中考生要根据具体考查知识点灵活选择逻辑推理方法。
1.知识迁移运用
根据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考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从情境材料、教材知识、生产、生活案例经验中学会迁移应用,结合题意进行逻辑推理。
2.因果推理
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题肢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因果推理法也是地理选择题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根据读取的显性信息,进一步推理更深层次的隐性信息,在信息与问题之间建立逻辑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对比推理
“对比推理”即“比较思维”,就是分析事物间异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思维可以解决答题方向和答题重点不突出、不明确和表达不清楚的问题。
选择题题目中会直接出现“与某地区相比”或者“与某种方法相比”等字眼,考生可直接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区域差异,通过对比演绎选出正确选项。如案例分析第6题。有些属于隐晦的比较,需要比较选项之间微妙的差异,紧扣题意,反复代入题目推理,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学会选择最优方法作答
1.组题连打
在高考重点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大背景下,基本都需要此方法。其核心技巧为将材料分层对应具体题目,紧扣材料,精准定位,逻辑推理得出正确选项。
2.关键词突破法
面对四个选项似乎都合理的题目,思路是审清题干中“最”、“主导”、“核心”、“直接”、“间接”等关键词语,然后从已知条件,将全部备选的选项进行深入浅出的综合分析、鉴别比较,排除其中最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再仔细斟酌剩下难以抉择的选项之间术语的差别,与题目关联度差异等,综合得出答案。
3.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择项错误或题干与选择项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答案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即所谓的“去伪存真”。使用排除法最关键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判断容易的、熟悉的选项,依次排除。
4.代入法
所谓“代入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分别代入题干,或把题干内容代入各个选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多适用于地理计算类和关联型选择题。
三、选择题提分顺口溜
一定区域,二找“的”,理清主语和行为(解读题目)
二看时间和对比,二者相较选最优(分析题肢)
三定尺度大与小,大尺度,脑中找;小尺度,找材料精准对(知识迁移运用)
四圈图例,定方向(出题者意图)
此外,在做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考生牢牢抓住地理的两大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充分立足于考官要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提高思想觉悟,能考虑大局、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审视题目。
参考文献:[1]李慧敏,赵鹏.《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2]《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4)》[M].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
[3]曲一线.《“3年高考2年模拟”专题攻略》[M]. 西安出版社,2019.
[4]李小娟.准确提取地理信息,锻炼逻辑推理能力[J].中学政史地,2023(12) :73-75
[5]武小冬.浅谈地理学习中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J].江苏教师,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