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下变电站工程电缆出入口与市政通道连接技术研究
马建祥 王黎明
云南恒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11
一、引言
近年来,根据城市规划发展需求,城区用电负荷日益增长,原城区变电站已不能满足城区用电负荷需求,需新建城区变电站工程,解决城区用电负荷增长问题,但根据近年来选址工作的局限性及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变电站选址工作较为困难,或出现无地可选情况。根据一线城市发展规划,在选址困难、受城市规划影响条件下,通过建设城市地下变电站工程可解决上述难题。
二、防水工程的总体原则与难点
2.1 地下水作用时间长
110kV 文化宫地下变电站基坑长期浸没于地下水位之下,在持续渗透压力作用下,结构墙体与施工缝、变形缝等节点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要求,长期承受 0.3MPa 以上水压时,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需控制在 0.2mm 以内,但实际工程中,地下水侵蚀导致的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问题会加速裂缝扩展,进而引发密封失效。例如某城市地下变电站因地下水长期作用,运营 5 年后出现贯穿性裂缝,渗漏点多达 12 处。
2.2 结构节点复杂
电缆出入口、设备吊装口等特殊部位需穿透主体结构,且需预留动态调节空间。以电缆通道为例,常规地下工程节点防水可采用整体浇筑工艺,但变电站需满足电缆定期检修、扩容更换需求,其密封节点既要保证水密性,又要适应 ±15mm 的位移量。此外,设备吊装口与主体结构衔接处存在材质差异(如混凝土与金属门框),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差易导致密封胶开裂,形成渗漏隐患。
2.3 防洪要求高
当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或临近江河水位暴涨时,地下变电站可能面临双向水压威胁。外部洪水通过市政管网倒灌,内部设备区需维持干燥环境,形成" 密闭积水环境 "。若电缆出入口防水失效,积水将沿电缆沟迅速蔓延至变压器室、配电室等核心区域。据统计,因防水失效导致的变电站停电事故中,83% 发生在极端降雨期间,单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万元。
2.4 解决问题
110kV 文化宫变电站位云南省第一个地下变电站工程,本工程本工程基坑深 21.7m ,且临近盘龙江,场区地下水丰富,防水薄弱点为电缆进出线工井,工井均位于道路以下。本工程室内电缆竖井与道路下方通道工井连接处修建双重工井保护,竖井与外层工井之间采用电缆穿墙密封套管。
三、电缆出入口的防水薄弱点特性
3.1 结构穿透性
电缆从地下变电站主体结构穿出时,需在混凝土墙体预留直径 200-500mm 的孔洞。常规封堵方式多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蜂窝麻面、振捣不密实等问题。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2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时间不足、分层厚度超标均会导致孔隙率增加。实测数据显示,采用普通混凝土封堵的电缆孔洞,在 0.1MPa 水压下,12 小时后渗漏率高达 45% 。同时,电缆与孔洞间隙若未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充,地下水会沿电缆外护层形成 " 虹吸效应 ",加速渗漏进程。典型案例显示,某沿海变电站因未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暴雨后 6 小时内电缆通道积水深度达 80cm ,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短路故障。
3.2 工况复杂性
电缆敷设时需频繁调整角度与位置,施工过程中的拉扯、扭转易破坏密封结构。某变电站改造项目中,因更换老旧电缆导致原有密封胶条撕裂,形成 3 处渗漏点。后期运维阶段,电缆周期性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导致 ±8mm 位移量)、检修时的拆装操作,都会使刚性密封结构产生微裂缝。根据材料力学分析,当混凝土接缝处位移量超过 2mm 时,其抗渗性能下降 60% 以上。传统混凝土封堵无法适应动态位移,需采用复合型密封材料,实现刚柔结合的防水效果。如硅酮密封胶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复合应用,可使密封结构在 -20C~80C 温度区间内保持良好弹性。
3.3 外部环境影响
道路下方的电缆出入口工井长期承受多重荷载作用,包括路面行车动荷载(峰值可达 0.8MPa )、地下水位波动荷载以及周边管线施工扰动。某城市主干道下的电缆工井,因邻近雨水管破裂,3 个月内累计积水深度达 1.2 米,导致井壁密封胶条老化速度加快 3 倍。此外,工井内积水若无法及时抽排,形成的静水压力(1 米水深产生 10kPa 压力)将持续作用于密封节点,当压力超过密封材料极限强度时,即发生倒灌事故。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某地下变电站工井在连续暴雨后,井内外水位差达 2.5 米,瞬间水压超过密封胶条设计承压值 30% ,引发大面积渗漏。研究表明,长期浸泡在含氯离子的地下水中,密封材料的拉伸强度年均下降 15%-20% ,加速密封失效进程。
四、关键技术
本工程室内电缆竖井与道路下方通道工井连接处修建双重工井保护,第一层工井为变电站主体竖井,竖井与外层工井之间采用电缆穿墙密封套管,套管气密性能达到2.5bar(25m 水深压力),能有效防止工井内积水倒灌问题,外层工井内两侧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内设备两台水泵,以达到较好的抽排效果,空管处采用专用管堵封堵。
窗墙密封套管技术要求:由于本工程为全地下变电站,变电站防水等级较高,本工程防水隐患最大点为电缆进出口处,且根据电力行业标准,110kV 高压电缆所用保护管不能为钢质材料,故此,针对本工程采用的电缆窗墙密封系统,需有如下说明要求:
1. 本工程采用的电缆窗墙密封系统包含了预埋套管及套管内密封系统。2. 预埋套管材质:ABS 工程塑料、套管内密封系统材质EPDM 橡胶。。3. 一个孔中的所有电缆及管道压力密封系统,必须为单一的整体,不能为数个拼装式的组件,否则不易安装到一个平面内。4. 为了适应不同外径的电缆及管道,可以调整密封材料厚度的橡胶应该是互相咬合的形式,不能为单一的层叠形式,否则容易漏水。5. 为了直观可见需要密封的电缆及管道外径,可以调整密封厚度的橡胶材料上,应有直径的数据显示。6. 电缆穿墙密封系统的密封等级为: 2.5Bar 7. 管道穿墙密封系统的密封等级为: 5.0Bar 8. 预埋组装式穿墙套管,在没有穿电缆前,必须是密封状态,应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能有水和杂物进入预埋套管,盖子的密封等级应为:⩾2.5Bar. 。9. 应确保电缆及管道穿墙密封系统拧紧时,必须有明显的直观显示,例如:颜色标识或者扭矩显示。
五、结语
全地下变电站的电缆出入口防洪倒灌问题,是制约其安全运行的关键瓶颈。110kV 文化宫地下变电站通过 “双重工井技术” 的创新应用,以 “主动截排 + 被动封堵” 的协同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科院助力地下电缆数字化建设 [J]. 新疆交通运输科技 ,2018,000(005):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