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吴淑芳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711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信息传播、品牌策划和文化推广。传播与策划专业作为培养相关领域人才的重要载体,其课程体系必须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相衔接。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仍以城市为导向,缺乏对乡村场景的针对性设计,导致毕业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时面临知识结构不匹配、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传播与策划专业的需求分析

(一)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需求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涵盖传统民俗、非遗文化、乡村精神等内容。传播与策划专业需培育具备挖掘、整理及传播乡村文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制作文化产品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乡村的文化认同感与吸引力。

(二)乡村品牌策划的需求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成为提升乡村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无论是农产品品牌、乡村旅游品牌,还是乡村文化品牌,均需专业的策划与推广。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应具备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传播策略制定等专业能力,助力乡村构建独特的品牌优势,提高市场认可度。

(三)乡村新媒体运营的需求

伴随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乡村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需要掌握新媒体运营的技能,包括短视频创作与剪辑、直播运营、内容创作、数据分析等,以有效推广乡村特色、传递乡村声音、吸引外界关注。通过新媒体运营,可以扩大乡村的影响力,促进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当前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乡村实际脱节

现有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案例和教学内容以城市为背景,涉及乡村的内容较少。例如,在品牌策划课程中,多以城市企业或产品为案例,缺乏对乡村特色产品品牌策划的讲解;在传播学课程中,主要围绕城市受众的传播需求展开,对乡村受众的传播特点和需求关注不足。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传播与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当前许多高校的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一方面,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缺乏与乡村相关的实践基地,学生难以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多以课堂模拟、小型项目策划为主,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解决乡村实际传播与策划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缺乏跨学科整合

乡村振兴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多个方面,需要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当前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局限于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缺乏与农业科学、农村社会学、乡村旅游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在面对乡村振兴中的复杂问题时,往往因知识结构单一而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学、营销策划、摄影摄像基础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乡村相关的案例和知识点。例如,在 “大众传播学” 课程中,讲解乡村受众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在 “营销策划” 课程中,分析乡村市场的特征和营销策略;在“摄影摄像基础”课程里,着重阐述怎样运用摄影摄像技术对乡村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文化进行记录与呈现。 同时,开设 “视觉营销”“传播伦理与法规” 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结合乡村振兴

需求,设置了短视频创作与剪辑、新媒体基础与应用、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与制作、品牌策划、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以及音视频节目制作等课程。

(三)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的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开设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电商运营与推广、数据可视化、直播销售与运营、广告欣赏及融时代品牌传播等课程。此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乡村,还能够培育他们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四)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开展乡村实地调研,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乡村的基本情况、传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调研报告,为后续的策划工作提供依据。其次,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开展乡村品牌策划、文化活动策划、新媒体传播策划等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乡村实践基地

高校应积极与乡村地区的企业、合作社、文化机构等合作,建立稳定的乡村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地调研、项目实践和实习的场所,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企业和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开展乡村项目式教学

以乡村实际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根据乡村的需求,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如乡村旅游品牌策划、农产品电商运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项目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为乡村振兴做出实际贡献。

(三)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师资源,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传播与策划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现代农业技术教师、乡村旅游教师等,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实践指导。跨学科教学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和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与乡村振兴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水平,为其未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实施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以及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等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为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社会对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该专业课程体系将持续完善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Z].2018.

[2] 傅宛菊 , 向熠 ." 双高 " 背景下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E 动时尚 .2024,(7).

本文为 2024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播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编号:2024jg2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