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作者

王宁

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 27680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需求多元等特点,传统的以“约束、管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人本管理机制,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学生管理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举措。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内核

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本质内核,其实施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性、构建良性发展环境的基础之上。这一原理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明确学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调通过尊重、理解、关怀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其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其二,凸显辅导员在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要求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工作,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管理效能;其三,将促进学生人性完善作为终极目标,通过构建协同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服务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构成与特征

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是由导向、激励、协调三大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明确管理要素间的互动规则,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何时管”的实践命题。这一机制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客观性,其运行规律由管理系统结构及要素关系决定,不受主观意志影响;二是自动性,机制一旦成型便能自发引导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可调性,管理主体可通过调整系统结构优化机制功能;四是系统性,三大子机制相互耦合形成闭环,任何环节缺失都会影响整体效能。在具体运行中,导向机制侧重目标引领,激励机制侧重动力激发,协调机制侧重关系调适,三者分别对应管理工作的“方向校准”“动能供给”“矛盾化解”功能,共同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目标。

三、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导向机制,明确管理方向与价值坐标

导向机制的建立需把握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制定与辅导员素质提升相关的利益规则,明确其与学生、管理目标、校园环境的互动规范;其次,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选择,通过满足学生合理诉求、强化自我管理动机,推动其向自我发展目标迈进;最后,形成目标与利益的联动机制,使学生个人发展与学校育人目标形成合力。实践中可通过三项举措落实:一是细化目标导向,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宏观目标分解为可量化的具体指标,融入日常管理;二是强化行为导向,要求辅导员以模范行为引领学生,并建立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三是优化舆论导向,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宣传育人政策与管理价值,提升学生参与度。

(二)完善激励机制,激活管理主体的内生动力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利益联结激发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其设计需基于奥尔德弗“生存 - 关系 - 发展”需求理论,兼顾辅导员与学生的多元诉求。具体实施包括三个层面:在制度规范层面,需建立三类标准:针对辅导员的工作规范(如日常行为准则、队伍建设办法),确保管理行为始终面向学生需求;针对管理要素的运行规范(如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标准),保障各环节服务于育人目标;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如课堂、宿舍管理细则),确保规则贴近学生实际。在激励措施层面,实行差异化激励:对辅导员侧重物质与发展激励,通过提高待遇、搭建培训平台增强其职业获得感;对学生侧重文化激励,借助校风校训、社团活动、网络文化等载体,培育其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感。

(三)健全协调机制,优化管理关系与互动模式

协调机制的核心是通过畅通沟通渠道,化解管理系统中的关系矛盾,重点处理四类互动关系:领导与辅导员、领导与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权责与利益关系。其有效运行依赖两项制度保障:一是会议协调制度,每月召开由领导、辅导员、学生代表参与的联席会,交流管理经验、反馈问题建议,遇突发事件召开临时会议;二是访谈协调制度,领导定期走访辅导员了解工作困境,辅导员常态化对接学生代表听取诉求,通过双向沟通平衡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通过上述机制的协同运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实现从“被动约束”向“主动发展”、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最终达成“育人”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是顺应时代发展、契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深入挖掘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内核,剖析了由导向、激励、协调三大子系统构成的人本管理机制及其特征,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导向机制、完善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育人目标。然而,人本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汪久岑 .“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J]. 知识文库 ,2024,40(09):117-120.2. 刘文静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32(02):43-46+63.3. 周扬凯 .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D]. 中北大学 ,2014.王宁 1991.6 男 汉族 辽宁省盘锦市 职称 无 本科 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