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下小学语文写作过程性评价策略研究
刘艳鑫
大庆第一中学附属第一小学 163700
引言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无法构建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无法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原因。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引。为此,教学利用 AI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从而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一、AI 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许多学校已尝试把人工智能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尤其在作业批改与学习数据分析方面取了初步成效。语音识别技术帮助低年级学生去完成口头作文录入,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则能够快速判断文章是否偏题或者语句是否通顺。部分平台还实现了错别字自动标注以及词语搭配建议,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反馈效率,不过多数系统仍停留在结果层面,仅仅对终稿进行打分或者点评,未能深入写作过程本身。尽管有些工具具备记录修改痕迹功能,但是缺乏对修改动机与思维变化解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面对大量学生作业时常常力不从心,难以细致追踪每个人写作进展。由此现有技术虽有一定辅助作用,却尚未真正实现全过程多维度动态评价,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让AI 不仅“看到”文字,更能“理解”写作背后学习行为,唯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能力发展而非简单替代人工劳动[1]。
二、AI 赋能过程性评价的具体策略设计
( 一) 写作前:AI 辅助目标设定与写作支架生成
在动笔之前,AI 系统能够依据学生历史写作数据自动生成适合其当前水平写作目标,同时提供分层级写作支架。针对记叙文写作,AI会推送相应描写技巧模板或者情感表达句式库,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还有就是系统还能够智能推荐与主题相关范文片段,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由于 AI 能够动态调整推荐内容,所以每位学生获指导都具有高度针对性,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问题[2]。
( 二) 写作中:实时语义分析与过程监控
在学生进行写作过程当中,AI 系统会对其输入文字内容进行实时语义分析以及质量监控。系统运用先进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能够识别文本中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逻辑断层等问题,并且马上提供修改建议。更为重要是,AI 不仅关注表面语言文字问题,还会深入分析文本内容质量情感色彩创意程度等深层次特性。当系统检测到学生写作思路出现偏差或者表达不够清晰时,会及时给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和调整写作方向,与此同时,AI 还会记录学生写作行为数据,包括打字速度停顿时间删改频率等细节信息,以此来分析学生思维过程和写作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数据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信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认知特点。
( 三) 写作后:智能初评 + 教师复评的双轨反馈机制
完成写作后,AI 从技术层面生成包含分点解析进步对比详细报告,重点标注与前期写作目标达成度差异。教师则侧重评价AI 无法捕捉创意表达情感价值等主观维度,在系统中添加语音或文字点评。双轨评价结果经算法融合后,形成星级评分与具体改进建议组合反馈。学生不仅能查看最终结果,还可以点击每项评分查看 AI 与教师双重视角解读,从而全面理解自身优劣势[3]。
在四单元课后《习作:形形色色人》教学中,某小学张老师选用了“钉钉”平台智能写作助手配合课堂教学。她要求学生在平台上输入想要描写人物类型,“我同桌”或者“楼下修车师傅”。AI 工具立即为不同学生推送了相应写作提示,包括外貌描写词汇库和性格特征句式模板。某同学选择写奶奶后,系统自动显示了“慈祥笑容”“布满皱纹双手”等描述词汇,还提供了“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这样转折句式,在写作过程中,当该同学输入“奶奶很好”这样简单句子时,AI 会轻柔提醒他可以尝试更具体描述方式。系统同时记录下这名同学在描写奶奶做饭情节时停顿了三分钟,说明他可能在思考如何展开细节。张老师能够实时看到全班学生写作进度条和停顿时间,当发现某个学生长时间无输入时,会主动走过去询问遇到困难。写作结束后,AI 为每篇作文生成了基础评分,标注出用词丰富度和语句流畅性等方面表现,虽然张老师发现某学生小红作文虽然 AI 评分不高,但其中对人物情感独特感悟却很打动人,于是在教师复评环节给予了高度肯定,最终评价报告中,该学生既看到了技术层面待改进方,也收到了老师对其创意思维鼓励,这样双重反馈让她对写作产生了更大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AI 工具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准确的写作指导。
( 四) 成长档案:AI 自动生成写作成长轨迹图
鉴于长期数据积累,AI 系统能够为每位学生开展自动生成个性化写作成长轨迹图工作。该轨迹图把各项写作能力指标当作纵轴,直观展现出学生写作水平变化趋势。系统会跟踪学生在词汇运用句式变化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等方面进步状况,并且借助可视化图表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与传统静态成绩单不同,AI 生成成长档案是动态更新,每一次写作练习都会为档案增添新数据点,同时系统还会分析学生学习模式和发展特性,识别出其写作能力发展规律和特色。有些学生可能在描写类文章方面表现突出,而有些学生则在议论文写作上更具天赋。AI 系统能够发现并记录这些个性化特征,为教师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成长档案还包含了学生写作兴趣变化主题偏好演进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当家长和学生查看成长轨迹图时,能够清晰看到努力付出所带来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成就感和继续努力动力,系统还会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并且提出相应学习建议,真正实现了评价发展性功能[4]。
结语:
AI 技术为小学语文写作过程性评价开辟了全新路径,但它始终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未来研究方向应当聚焦于人机协同最佳平衡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本质。只有将 AI 精准分析与教师人文洞察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写作潜能,培养出既有逻辑思维又有情感温度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梦月 , 惠恭健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 汉字文化 ,2025,(12):178-180.
[2] 孟淑燕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11):43-45.
[3] 吴志伟.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教师 ,2025,(16):44-46.
[4] 张玉棋 .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评价的转向[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0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