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探究

作者

王爱惠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二幼儿园

引言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仅凭幼儿园单方面的德育工作尚不足以促进幼儿德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园共育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新趋势。家园共育强调家庭与幼儿园协同配合,共同承担幼儿德育职责。在此背景下,探究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对于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共建:搭建家园德育互动平台

家园共育德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为搭建家园德育互动平台,幼儿园应主动联系家长,征询家长对幼儿德育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德育决策中来。同时,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园所,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共商德育对策。园方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家园共育德育专栏,及时发布幼儿园德育动态,解答家长德育困惑,为家园德育互动提供便利渠道[1]。

除了“家园”二者互动,社区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幼儿德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拓宽幼儿德育空间,幼儿园应积极联合社区力量,整合德育资源。例如,邀请社区德育能人开设讲座,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理念;带领幼儿走出园所,参观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组织家长志愿服务队,投身社区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与担当。由此,在教师指导、家长配合、社区助力下,幼儿德育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资源整合:开发家园共育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传统德育课程多以说教灌输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幼儿兴趣。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德育课程应突破园所局限,广泛吸收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园内园外、隐性显性”相结合的立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园内德育课程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挖掘游戏、活动中的德育因子,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熏陶。另一方面,家庭德育资源也可纳入幼儿园德育课程。家长可担任德育课程的“助教”,根据自身特长,开设手工、绘画、音乐等特色课程,帮助幼儿在多元活动中内化德育内涵。

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也是开发家园共育德育课程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可与社区合作,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例如,在传统节日,组织幼儿体验民俗活动,感悟中华美德;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培养幼儿家国情怀;在田间地头,开展劳动实践,锻炼幼儿吃苦耐劳品质。社区场景与德育课程的融合,不仅拓展了幼儿视野,也让德育更加生动鲜活。

三、能力提升:强化家园德育主体素养

家园共育德育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提升家园德育主体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应加强德育专业能力培训,引导教师掌握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理解的生动形象,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行为[2]。此外,教师应主动反思自身言行,以身作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和影响幼儿,成为幼儿德育的楷模。唯有教师德育素养的不断提升,方能更好地引领幼儿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家长德育素养的提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幼儿园方面,需着重于对家长德育能力的培育工作,要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使其能够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比如,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以及读书会活动,让家长们在其中交流家庭德育的心得;也可聘请德育方面的专家来举办讲座,向家长传授正面管教的技巧;还可以搭建起家长网络互动平台,以便及时为家长解决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困惑。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当重视家长参与其中的体验感,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园内的德育实践活动当中,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家长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以及能力。

结语:就家园共育视域来讲,幼儿园的德育渗透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的协同,以此形成育人方面的合力。借助搭建家园德育互动平台、整合园内和园外的德育资源、提升家园当中德育主体素养等一系列举措,能够为幼儿德育注入崭新活力,进而推动德育工作持续实现优化与创新。未来,随着家园共育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幼儿园德育势必会展现出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铭泽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研究 [D]. 鞍山师范学院,2022.

[2] 秦继芳 .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渗透 [C]// 新教育时代(2015 年11 月 总第 4 辑). 第三幼儿园 ;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