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大班幼儿习惯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
范棋月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公车中心幼儿园 538004
处于心理成长和行为规范创建期的大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性格特征的塑造,对其整个成长阶段有着长久的影响。此时期,教师和家长利用不同教育手段来引导幼儿们树立起正面的行为模式,其中,绘本阅读是重要的助力之一,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作用。此类图文共存的读物能够引起情绪共振,并凭借具体状况和丰富故事,让孩童去领悟、接受多元的社会行为准则,从而为构建健康生活方式打下根基。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绘本阅读在大班幼儿习惯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并联系典型事例给出相应的操作方法,想要给教育圈给予理论支持与执行指南。
一、绘本阅读对大班幼儿习惯培养的作用
(一)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感共鸣
绘本凭借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情节安排上的用心之处,在唤起幼儿们情感共鸣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大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期间,仔细探寻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内涵显得非常关键。通过分析绘本里人物形象的情感发展轨迹及其叙事线索,幼儿能够收获多种心理感受,对某个角色产生认同或者共情的能力。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使得从故事当中提取出一些有意义的感悟,这些感悟又会转变成自身的准则。在阅读时,幼儿不但注意故事发展走向,还会借助角色的情感改变做深度思考,反省自身行为模式,慢慢形成自我约束体系。这个过程有益于引领幼儿把积极品质带入日常生活中,进而有效地推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稳固。
(二) 绘本情节设计助力行为规范建立
绘本依靠吸引人的故事架构来表现正负向行为的对比,以此让幼儿直观地认识适宜与不适宜的行为模式。在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辨与评判能力逐渐加强,绘本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幼儿们可以看见主角在困境中的决策流程以及应对方法,进而学会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并且做出合适的回应。很多作品凭借角色耐心交流,合作互助或者关心他人等方式达成目的或者解决问题,这样的故事情节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有关的道德准则。此类叙述方式既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又促使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实际行动准则,从而自发形成积极的生活习惯。
(三) 绘本阅读对幼儿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
大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绘本因为图文并茂的特性,给幼儿给予了诸多言语刺激源,有效地引发表达欲望。在集体阅读活动里,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交流,幼儿们不但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感受,而且可以参与到讨论和合作当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认识,改进语言组织能力。借助小组探究或者角色扮演之类的教学形式,幼儿可通过复述故事内容,模仿人物行为等方式来巩固语言应用技能,培育自己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绘本阅读在大班幼儿习惯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一) 基于幼儿发展需求的绘本选择策略
想要保证大班幼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科学挑选符合发展需求的绘本十分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当全面考量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喜好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可成为绘本筛选的主要参照标准。由于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情感认识和社会规范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所选绘本最好具备启发思维,联系实际经验和包含价值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时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类绘本是较为合适的挑选资源;要是想塑造规则意识,《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作品就比较合适。在情感认知与亲情教育方面,绘本《我妈妈》以其温暖的图文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母爱的细腻与伟大,引导他们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与感恩之情,是培养情感共鸣与亲情观念的重要载体。依靠故事情节促使幼儿产生对角色行为的情感共鸣,进而诱发模仿的欲望
(二) 绘本阅读活动促进亲子互动的开展
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体系当中,亲子阅读属于关键部分,它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要加大绘本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度,教师应当积极搭建家校互动平台,明晰亲子共读的目标定位与实施途径。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在线交流工具等手段,全面向家长传达绘本甄选准则,阅读引导办法,互动技巧等内容,促使家长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身份转变为引导者和示范者,进而改善家庭参与程度并优化教育成果。 在实践教学环节里,教师可以定时地向大家推荐一些主题绘本,而且会给出有指向性的阅读指导意见,比如说“通过剖析故事情节来促使幼儿对现实情境展开深度思考”或者“引领幼儿评判角色行为是否合乎情理”。亲子共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本的解读,还要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实践当中。在阅读有关作息规律的绘本之后,父母可以帮助幼儿拟定并执行固定的作息安排;在阅读关于礼仪规范的绘本之后,就应当让幼儿在家庭互动或者社交场合中主动应用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里,教师可以定时地向大家推荐一些主题绘本,而且会给出有指向性的阅读指导意见……例如,在推荐《我妈妈》这类贴近家庭情感的绘本时,教师可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回忆日常中“妈妈的样子”,从而强化幼儿对家庭成员角色的理解和情感认同,提升亲子共读的情感深度。
(三)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习惯的认知
把角色扮演融入绘本阅读教学当中,就能有效地推动幼儿去体会故事情节并内化行为准则。凭借情境再现,幼儿在亲身参与时会体会到角色所处的情形,把握住情感的起伏,进而加深对行为后果的直观认识,促使在心理上认可那些积极的行为方式,并且产生出模仿和践行的内心愿望。教师可以在读后续写这一环节安排相关剧本,按照幼儿的兴趣来分派角色,还要引领用各自独特的语言去表现角色的特性以及发展的走向。 站在解读团队协作类绘本的角度,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营造特定的任务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合作、倾听、轮流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活动的教育意义,在开展活动之前要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绘本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行为的影响和情节的含义。
三、结束语
绘本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教育形式,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行为习惯的塑造有明显的推动效果。借助故事场景的直观展现,幼儿在情境体验里吸收正向的价值观念,凭借情感共鸣和角色扮演加深理解和践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作为主要引导者,要仔细挑选合适的绘本资源,规划互动环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为成长奠定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 借助绘本阅读,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J]. 徐晓燕.教育界 ,2023(31)
[2] 基于幼儿视角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研究 [J]. 林全霞 . 教师 ,2023(30)
[3]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J]. 陈悦妍 . 智力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