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

吴秋彦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公车中心幼儿园 538004

大班阶段的绘本阅读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及行为规范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此类活动有益于养成幼儿自主阅读意识,而且能够极大提升阅读持续性与理解能力。绘本属于图文信息并茂且情节丰富的综合媒介载体,它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上具备明显优势。通过系统化教学设计,促使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有益于把学习行为慢慢转变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此次研究着重于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习惯的培育,深入探究有关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途径,联系实际教学案例加以效果评定,力求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教育模式。

一、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与心理基础

(一) 绘本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综合阅读载体,它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优势。借助系统的绘本阅读活动,幼儿们可以积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还可以深入了解规范语言表达的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规律。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通过看图讲述、故事复述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长时间的绘本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从封面认知开始,然后到整体理解,最后再到篇章整合的完整阅读模式,进而推动语言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 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行为认知与习惯养成

绘本里的行为模仿与生活规范,对于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经过多次阅读之后,幼儿借助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可以深刻体会到善恶的概念,并且把社会规则变成日常决策的主要参考。当绘本人物由于遵照规则得到正面回馈,或者因为违背规范遭遇负面后果的时候,幼儿就能依靠故事去领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改进自我调控的能力。习惯的养成要依靠不断的重复和加强,绘本正好给予了这种练习的良好场所。定时开展系统的阅读活动,幼儿不仅可以慢慢塑造出固定的阅读形式,而且在掌控阅读节奏,维持体态以及翻页技能等方面也能够持续提升,从而达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良好阅读环境促进习惯养成的机制研究

营造恰当的阅读环境对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安静、整洁又富于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专门的阅读区域,放置主题绘本,贴上相关的提示等,给幼儿创造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机会,促使把绘本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阅读空间的设计既要温馨又要积极地给予鼓励,可以在角落里设立互动反馈墙,展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创新之处,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同伴的成果,这样就能提升参与感和自我认同感。 除了物理空间之外,教师语言表达、非言语行为、同伴互动也属于阅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彼此关联并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一种稳定、有序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幼儿会逐渐养成“主动接触绘本”的行为模式。借助环境持续性的引导以及行为的反复练习,阅读活动从外部强加的任务慢慢转变成内部推动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内化为幼儿自身发展的习惯性行为特征。

二、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一) 构建规律化阅读流程以促进行为固化

把系统的阅读流程规划看成塑造稳定阅读习惯的关键途径。在绘本教学时段里面,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和行为习性去创建一套可以重现、带有预知性质的阅读架构,带动在规则的框架之下慢慢形成起阅读的安全感及行为规范。通过制定专门的阅读时段,例如晨间集合活动之前安排“十分钟绘本时段”或者午睡之后有“静心阅读时刻”,从而让幼儿既从生理又从心理上对固定时间阅读建立起相对恒定的意识,慢慢地培育出一种相对规整的自行阅读频率。 该流程涉及“选书- 浏览- 讲解- 提问- 归位”等重要步骤,要保证各个阶段紧密衔接并相互配合,这样就能让幼儿清楚地了解阅读活动的阶段性特点,避免因为认知不清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手势引导、语言提示以及图表展示等手段来加强操作的直观性,使幼儿在规范化的环境中更好地领会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二) 分层阅读指导促进个体差异发展

大班幼儿在语言能力、由于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与情感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绘本阅读指导应当体现出分层化以及个性化的特性。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要对幼儿的兴趣偏好,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特征展开全面考量,进而制定出符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可引导依靠图像观察来展开词汇描述,以此减轻口语输出的压力;而对理解力较强的幼儿而言,可以进一步加深思维深度,比如探究人物的心理动机或者尝试构建多种故事结局,从而增强文本解读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集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层指导”策略,按照幼儿能力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或者任务序列,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后延展部分,通过图文结合、情节延伸、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的绘本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三) 家园合作拓展阅读教育空间的引导策略

家庭在幼儿阅读习惯养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全面调动家长资源,创建家园合作的阅读教育体系。在绘本教学环节,教师需加大同家长的互动交流力度,细致剖析绘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给出针对性的家庭阅读指导方案,保证家庭教育同园本教育实现良好衔接。通过发放“亲子阅读卡”,创建“阅读记录本”,执行“家庭绘本展示”等多样化的活动,把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场景,促使幼儿在自然情境里不断培育阅读兴趣。家长可以指定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同幼儿一起读书,而且可以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讲述自己的感受或者模仿故事里的角色,以此来改善幼儿的阅读次数和阅读品质。幼儿园可定时举行“家长讲绘本”这样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加入课堂教学,讲述自己对绘本的讲读体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提升家长自身的育儿水平和科学教养意识。

三、结束语

绘本阅读作为推动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路径,在科学引领和系统操作之下表现出明显成果。通过创建标准的阅读流程,开展差别化的教学方案,推进园所与家庭合作育人的进程,完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措施,幼儿可以在长时间的参与中慢慢养成稳定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存在的改进之处,留意个体之间的差别性需求,全面激发积极性,把绘本阅读很好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做不但改善了语言表达水平,而且为塑造终身学习的优良品质形成了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 妙用绘本阅读,助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 张红梅.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3(05)

[2] 浅谈绘本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J]. 刘久霞 .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04)

[3] 基于培养行为习惯的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探索[J]. 苗彩霞 . 试题与研究 ,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