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

作者

江琪

杭州市临安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并可能伴有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患者情况复杂,不仅治疗难度高,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据悉在临床护理中,极易因多重因素影响引起不良事件[1]。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也较多,如医院因素、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等。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心血管内科护理任务繁重,应全面总结、分析风险因素,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风险防范水平和整体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心血管内科实施,选取 57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经对 57 例患者基本资料的调查,确认包括男性 31 例、女性 26 例,年龄 48-77 岁,平均( 60.28±3.75 )岁;经对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确认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力衰竭22例、急性心肌梗死18 例。

1.2 方法

对57 例患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风险因素,基于结果信息制定防范对策。

2 结果

经对57 例患者护理风险事件风险因素的分析看,与护理人员因素、医院因素、患者因素密切相关,因以上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数量分别为22 例、8 例、27 例,占比分别为 38.59% 、 14.03% 、 47.36% 。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因多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经本次调查研究回顾性分析,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以下便对各种风险因素情况进行简单阐述。

患者因素占比高达 47.36% ,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风险因素。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重症,且为中老年群体,不仅伴有心血管疾病,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2]。在临床期间,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明显下降,极易诱发风险事件。不仅如此,因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充分认知、听力下降等,难免形成风险隐患;护士因素的占比达 38.59% 。护士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在护理期间,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病情观察不及时、沟通不到位问题,进而形成风险隐患;除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外,医院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科室内硬件设施管理不严格,另一方面,管理相对滞后,因此容易在护理中形成风险隐患。

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应结合以上具体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范。对于患者因素,应重视健康教育、风险评估和心理干预。多数患者缺乏健康认知,为此在护理中需全面了解患者个体情况,并落实“分层教育”,尤其需关注高龄且低认知患者,尽量选择一对一宣教、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确保健康教育的直观性,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简单易懂的内容。该过程中也应对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使其可在后续的护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区分低、中、高风险;不仅如此,心理干预同样至关重要,护士可在每次巡视时与患者交谈,对其提供支持、鼓励与安慰,并应指导加深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提供家庭情感支持。

针对护理因素,需重点进行护理培训。可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培训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围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患者特点、典型案例等内容展开,并定期组织考核,检验护士的技能掌握情况;也应对患者进行沟通能力培训,强化其护患沟通能力,并逐步在护患沟通中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另外,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人员需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风险隐患持续影响护理安全。

在医院因素层面,可从设备和管理两方面进行风险防范。首先,在设备管理层面,应对科室中的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设备制定档案,并设置责任人,专门负责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且每次维护和保养均应更新档案记录;在管理层面,应健全管理制度,可在科室内制定“应急预案”流程,在该预案中应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处置流程,并且还应对器械消毒、药品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度和流程优化,使管理制度更具针对性、综合性[ ]。

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护理中,患者、护士、医院因素均可能引起风险事件,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比较严重。不仅需精准识别风险源头,更应结合风险因素根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一非, 李梅, 黄丹丹.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 [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 2024, 5 (05):439-442.

[2] 刘恋 , 范羽飞 . 综合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J]. 婚育与健康 , 2023, 29 (15): 127-129.

[3] 王远航 , 沈艳新 , 刘琬莹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医学信息 , 2024, 37 (07): 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