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李博伦
长春市第六中学 130031
审美感知是高中音乐学科的重要素养思想之一,要求学生可以从听觉特性、音乐表现以及美感感知等多个角度出发,对音乐作品形成深入理解,并使学生基于音乐学习主动开展音乐创作,形成对崇高人文精神的主动追求意识。高中音乐教师应当改变单一理论化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氛围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音乐审美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感知、表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审美体验空间,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为学生音乐艺术的创造表现奠定扎实基础。
一、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增强音乐体验
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和谐、愉悦、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拥有更加多元的审美学习体验,拥有对音乐的探索兴趣,在生动情境下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活动设计应贴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音乐游戏、肢体律动、模仿演唱等多样化形式拓展活动设计方法,突出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教师也要重视,在活动中对学生提供适当指导,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错误,纠正学生审美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例如,在《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京剧音乐作品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京剧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国粹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京剧热爱之情。教师为学生播放该曲目的视频表演片段以及《海岛冰轮初转腾》念白音频,学生结合表演内容,学习京剧唱念做打基本技巧,并学习京剧的演唱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新贵妃醉酒》经典的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作品,让学生体会京剧唱腔和流行音乐唱腔间的差异,增强对唱腔之美的感知效果。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能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京剧戏曲的特色,提高学生对传统戏曲作品的审美鉴赏素养。
二、挖掘音乐内在美感,提高鉴赏素养
音乐作品中包含多样化美感元素,是音乐鉴赏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助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要素。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分析,解构音乐作品内容、节奏、结构以及主题,以正确理性的态度感受音乐的美学内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2]。教师应根据不同作品的美感内容调整教学重点,提升教学针对性,避免美感要素过多而使学生生成感知误区。
例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旋律和节奏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短促跳动音符以及大跳音程在音乐氛围塑造中的优势,感受独特的旋律结构,同时结合音乐作品中铿锵有力的复点节奏、切分节奏,使学生逐步体会到音乐高潮部分的强大力量。在主题方面教师向学生分享本首歌的创作背景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抗日军民内心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坚定不屈的意志,在音乐主题的感染下生成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音乐的美感要素进行整合和梳理,提高审美知识学习可视化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三、鼓励审美表达展示,展现审美情趣
审美表达是学生个人审美情绪和能力的体现,高中生拥有浓厚的表达欲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达空间,贴合学生内心需求。音乐创编是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新型方式之一,强调学生自主完成音乐编排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编排能力,在编排实践中掌握音乐要素的融合方法,为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教师可以按照先模仿再创作的顺序实施教学,使学生从模仿样本中汲取灵感,结合个人体验进行有效创作,启迪学生内在思维智慧[3]。
例如,高中音乐教学期间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乐器,当学生具备一定乐趣素养后教师可以设计班歌创编活动,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乐器知识和对班级文化的感知完成班歌歌词和曲调的编写。为了提高乐器混合的审美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 walk band、钢琴模拟器以及其他数字化音乐软件进行节奏编排,提高学生数字化音乐创作能力。学生在编排中表达了个人的审美趣味,加强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把握度,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信心。
四、设计音乐展演活动,激发创造活力
音乐展演活动具有综合性特征,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海洋,使学生感受到其他同伴的音乐作品之美,并感受乐器组合、舞蹈表演等艺术要素和音乐的内在关联,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活力。高中音乐教师应构建常态化展演活动,除去校际大型晚会外,可以定期在班级内举办展演联欢会,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音乐特长,提升学生音乐才能,让学生能够主动追求美好音乐,生成全新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音乐剧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作品,使学生体会音乐剧表演形式与常规舞台表演的差异,并指导学生自行组建音乐剧小组,并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作为音乐剧表演基础。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舞台、服装、化妆以及道具的设计方式,将音乐和表演活动密切结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音乐剧的特色,感受剧本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音乐剧展演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既可体会到音乐的内在魅力,也可使其感受到剧本故事的文化主旨,符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
结束语: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兼顾学生能力现状和兴趣需求,打造多样化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感知情境。教师应从多维度入手对音乐美感要素进行挖掘,使学生可以从节奏、结构以及情感等多角度入手形成对音乐美的综合化认知。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审美表达和创作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向他人表达个人审美素养,调动学生内在创造活力,助力学生审美能力的进阶发展。未来高中音乐教师应强调数字化工具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塑造智慧化音乐空间,构建智能教学支架,为审美能力培养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贾芳 .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7):18-20.
[2] 张慧 . 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索 [J]. 新教育 ,2025,(08):34-36.
[3] 沈亚威 . 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以歌曲《山在虚无缥缈间》为例 [J]. 琴童 ,2025,(0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