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

作者

崔伟伟

薛城区兴城盈园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 277020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德育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清晰指出,需将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任务。班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单元,强化班级管理是提升德育成效的核心,但目前部分学校存在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两张皮”状况,德育内容零散,和班级管理相分离,降低了育人效果,怎样把德育有效融入班级管理的整个流程,增强班级管理的德育含量,成为众多班主任需应对的重大事项。

一、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品德,塑造正确价值观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学生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落实到班级日常,能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德育的生活性和实效性。比如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融入诚信,责任,感恩等德育主题,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美德内涵;在处理班级矛盾时渗透尊重,宽容,平等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情境中接受德育浸濡,品德得到全面发展,价值观日臻完善。

(二)有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成效,优化育人质量

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德育在管理中的助推作用,能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德育助力师生构建良好关系,班主任在管理中秉持尊重,平等,民主的德育理念,与学生多沟通,多赞美,多鼓励,学生在德育氛围中获得情感归属感,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融洽,班级管理的情感基础更加牢固 [1]。德育还能凝聚班集体,班主任在管理中注重培育班级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互助合作的班级文化,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管理过程更加顺畅。德育为管理保驾护航,优质的班级管理反过来又为德育提供了良好载体,二者相得益彰,最终实现育人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助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需要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各个环节,使德育内化为班级文化,外化为学生行为,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比如在班级学习状况分析中融入学习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在班级卫生评比中融入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育吃苦耐劳动精神;在才艺展示中渗透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一系列德育渗透,使德育落地生根,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道德修为,实现全面发展,德育与管理浑然一体,共同托举素质教育的蓝天。

二、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德育管理一体化体系,实现理念与实践深度融合

班主任要从教育理念层面着眼,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活动安排等方面统筹谋划,使德育成为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要以德育为灵魂构建管理方案,在开学初系统谋划班级管理时,要站在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高度,将学生当前在思想行为,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线,体现以德育人、以德治班。如结合学生在诚信,责任,进取等方面短板,将其细化为具体管理举措,统筹安排在班会、主题教育等活动中,做到系统育德 [2]。要将道德实践贯穿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班规中,要落实公平,公正等道德原则,使德育成为班级制度的价值观基础,如在值日制度设计时体现对学生的人格平等尊重,轮流、随机等方式分配任务,避免特权,彰显制度德育功能;再如在就寝制度制定时,要倡导互帮互助,强调集体荣誉,让学生在遵守过程中受到美德感召。此外德育管理一体化还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在管理中身体力行,给学生一个“活教材”,提高德育感染力。

(二)创新多元化融入路径,构建系统性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地融合,需要创新多元路径,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360 度渗透德育,增强德育时效性和吸引力。以班会为抓手,进行系统化、主题式德育,将班会作为德育主渠道,精心设计内容,系统化组织实施。如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制定学期德育主题,并将主题细化为一系列班会内容,形成系统全面的德育方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例,可安排“榜样的力量”“理想点亮人生”“信念成就梦想”等一系列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实施体验式学习,创新德育形式,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情感认同,内化为道德操守,如在学雷锋主题教育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福利院等,传播雷锋精神,在实际服务中感悟服务大爱,立志成为有道德、负责任的新时代雷锋传人。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德育与智育同向同行,引导任课教师深掘各学科德育元素,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如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悟人物品质,汲取传统美德;再如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生物学家治学精神,培育严谨求实作风。课堂教学德育化,打通了德育与智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员全过程育人。

(三)完善科学评价反馈机制,有效地监测德育融入成效

提升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而这需要对育人过程开展及时评估与反馈,构建完善且科学的德育评估系统,借助多样方式检测德育成效,助力班级德育工作不断升级,注意力的过程性考评,将德育渗透测评贯穿管理整个进程,实时察觉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像班主任日常管理时借助观察、交流等,全面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情况,以此调整改进教学手段。借助德育日志、成长档案等,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对德育课题的认知与实践进行回顾,过程性评估利于快速找出德育薄弱环节,让德育渗透达到更优状态,拓展评价主体范畴,引入多样评价参与方,构建多方位德育评价的联合力量,除教师评价外,更需关注学生自我评估与学生间相互评价。按周期召集学生代表集会,对德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组织“德育之星”与“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评选标准的拟定、考核评比等事项,强化其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家长作为关键的教育协作方,需在适当时候介入德育评估,使家长知晓学生在家的德育表现,基于家庭教育给出相关见解,多类评估主体的介入,可提供更全面、多维的视角,为德育的优化和完善给予有用参考。

结语: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班级管理成为德育成长的温床,两者深度结合,一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响应新时代育人新指标,众多班主任需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创造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全流程的可行途径,一系列切实行动之下,班级德育渗透的范围与深度会不断增加,德育成为班级管理的内在驱动力,师生一同进步,促使德育在班级管理这片土壤中落地生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培育时代新人添彩。

参考文献:

[1] 彭仙辉 .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德育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J]. 科教导刊 ,2025,(18):148-150.

[2] 刘子斐 , 陈玲 . 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班级管理研究 [J]. 现代教育与实践 ,2025,7(15):96-98.

作者简介:崔伟伟(1981.02),男 ,汉族,山东枣庄,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