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艺术的科学训练与表达媒介探析
董彦君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0
一、引言
身体作为舞蹈的基础,其结构与训练方法对舞者至关重要。从身体结构元素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舞蹈,身体媒介,意象化表达,跨专业之间的关系,把握四者直接的平衡点,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训练方法。
二、身体结构与科学训练方法
(一、)身体架构与舞蹈的关系
人体的四大部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人体构造的关键是骨骼结构,在外形上就决定着我们人体的比例,身体的大小以及形状。而舞蹈是一种最原始的表现形式艺术,早在远古时期的祖先就开始了在图腾崇拜,生殖崇拜、战争祭祀、狩猎放牧等一系列生活中加入了肢体表达,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化从准艺术之前开始逐渐渗透进艺术因子,艺术层面不断上升,实用层面不断下降,至于舞蹈的美丑,则与我们的身体架构的形态有很大的关系。
(二、)科学训练身体的原则及方法
科学,是反映各类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可检验对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系统概念化的知识。科学训练身体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较为纯粹的,即“科学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根据个人的兴趣、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去选择,是具有普遍性的,是全民的;而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化了的层面,是舞蹈与科学的结合。有着“现代舞艺术之父”之称的吴晓邦先生早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过科学训练身体的观点,以早期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为基础,建立在人体运动科学方法基础之上的舞蹈基本技术训练。
(三、)损伤预防与康复
身体是舞蹈艺术的媒介,所以为了更好的艺术表达不仅要会”使用”身体,更要会“保护”自身身体,达到更好的利用!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避免不适合的运动。
三、现代舞技术课与即兴课的侧重点
(一、)现代舞技术课的核心要素
1、技术规范与精准性
现代舞(Contemporary)是 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现代舞的训练方法与传统舞蹈的训练方法有大的区别,在运动模式和技巧上也是采用了不同的发力方式来进行动作和训练的,不去刻意模仿,而是通过音乐激发情感,然后用动作即兴地表情达意,是富有创意和表演情趣的舞蹈。
2、情感表达与舞蹈叙述
现代舞技术课的情感表达所占比例要追求一种综合性,更多的是倾向于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的灵活性、力量与耐力训练,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础,核心肌群的训练也是现代舞训练的重点,能有效地的提高舞者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稳定性,之后与音乐、节奏、情感相融合。
(二、)即兴课的关键点
1、即兴创作的心理基础
即兴创作课程是现代舞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强调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自由的表情达意和抒发情感。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早在文字未出现之前,人们就能使用舞蹈来表情达意了,正是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刺激下生命情调最直接强烈、纯粹充分的表现。所以即兴创作课程更多的是回归到这样原始的情调氛围之中,去创造新的表情达意的肢体表达。所以舞者自身的喜怒哀乐在他开始使用这一物质媒介开始就已经奠定了此刻动作的心理基础。
2、个性化表达与创新思维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即兴表达的时候,个性化的表达亦是如此,不管你是否去按照规定的节奏动作去遵循,所表现的形式和感觉仍然是千人千面,不遵循固定的程式化表达是本质内涵,这也正是我们即兴课的目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大于表现动作本身,建立自信,克服恐惧,提高专注力训练等心理层面就显得尤为关键。
四、个人兴趣重点与深入路径
(一、)技术、即兴与创作的结合
技术、即兴与创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三个层次。齐白石先生说过“学我者死,似我者生”就已经体现出三者之间隐秘的关系。技术层面可分为理论与基础训练,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先有理论再有实践,技术技巧也是一种基本的能力,舞蹈艺术家也是要学习不同的舞蹈风格与舞蹈流派才能进一步的创新,这是基础的第一步。而即兴,就是将这些事物情景化,具体化,偶尔一次的抒发情感可以就蕴含着创造的因子。
五、身体作为表达媒介的专业探讨
(一、)跨文化视角下身体表达的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不同的人体形态和人体表现,还会深刻地影响人体的行为和态度。人体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载体,这种身体上的感知和文化体验是密不可分的。手掌推开向对方的动作在希腊具有很高的侮辱性,但是对于除此之外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温和的“退后”手势,同一个身体手势语言在同一个文化中不同场合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六、结论
现代舞技术训练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的训练,也不仅仅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即兴表达,更是一种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的全面培养。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实践,舞者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技巧,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内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 慕羽 . 音乐剧与舞蹈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90,244.
[2] 袁 禾 . 中 国 舞 蹈 史 [M].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2020:5,6,256.
[3][ 美 ]P. 古拉尔尼克 /R. 圣堤利 /H. 乔治 - 沃伦 /C.J. 法利,李佳纯,卢慈颖,陈佳伶译:蓝调百年之旅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董彦君,中共党员,女,1998 年 8 月 25 日,四川广元,舞蹈学院2023 研究生在读,音乐剧表编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