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教育在高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李小炜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省怀化市 418000

引言

“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核心任务被提出后,思政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也愈发地受到人们关注,高校英语教师也同样需要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并且积极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这对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不过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下,英语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缺陷,这对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质量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所以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深入地发掘英语课程里的思政要素,始终秉持课程思政理念,以进一步地研究课程思政与英语知识授课的融合方式,从而不断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优化教学目标,赋能价值引领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设定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会聚焦于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育人角度。如今,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专业能力,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地优化教学目标,并且为学生融入思政内容,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核心素养,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地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将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与思政育人功能紧密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课程的育人价值。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思政目标,即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英语材料掌握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与句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传统节日等,并且指导学生以英语的方式进行准确地阐释,在潜移默化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进一步地培养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这样一来才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思政感悟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

二、拓展思政资源,厚植文化认同

当前阶段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现有的教材中关于思政的内容占比十分有限,因此难以充分地满足思政教育深度融入的需求。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思政教育的视角下不断地丰富思政资源,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多样的学习内容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最终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的统一。

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拓展关于先进科技的思政资源,由教师提前收集整理关于中国 5G 技术、高铁建设、航天成就等方面的英文报道、学术论文片段等资料,之后在课堂上随意选取一篇介绍中国高铁发展的英文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中包含高铁技术的创新、建设规模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如“bullet train”“high-speed rail network”等,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素材深入地分析中国高铁从追赶到超越背后体现的科技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强大的国家执行力等思政内涵。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高铁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成果,如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高铁,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责任与担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际视野。

三、创新技术教学,激活学习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为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在高校英语课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易受到其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任务驱动的活动,创设更加生动与多元的学习情境,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科学家的内容时,教师就能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开展任务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发布驱动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英文介绍资料,并且整理其生平事迹、科研成果以及科研精神,最后设计制作成一份英文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汇报。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类英文科普网站、学术数据库等新媒体资源收集资料,了解科学家的科研贡献。同时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地了解科学家们为国家科技进步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执着探索的精神,并且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扬这种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意识,以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英语信息检索、归纳整理与表达能力。

四、强化实践训练,提升核心素养

实践训练是高校英语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以往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思政感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基于此,教师要格外的重视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运用英语,以不断地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学习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后,教师就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组织开展实践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环保公益活动中,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写作活动报告。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英文阅读材料,如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的报告片段、环保倡议文章等,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环保行动重要性等知识,以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英文表达素材。而在校园环保公益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校园绿植养护等工作,同时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教、国际交流生等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介绍环保活动目的与意义,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交流能力。

最后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写作一份英文活动报告,详细地描述活动的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同时学生还要结合阅读材料中的环保理念阐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新认识与新感悟,以及时思考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并且将思政教育中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与英语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高校英语课堂是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平台,它不只是教师用来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以及培育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核心场地,更是教师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对此,在英语课堂里融入课程思政要素,不仅能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还能充分地提高教学的思想深度与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会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认知、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与使命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思琦. 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方向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 2023.

[2] 王玲玲. 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教育叙事研究 [D]. 宁夏大学 , 2023.

[3] 吕维兴 . 新时代德育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D].西安理工大学 , 2022.

[4] 闫潇.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探究[D]. 西安外国语大学 , 2021.

[5] 宋金艳 . 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D].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6] 杨露 . “课程思政”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重庆师范大学 , 2020.

作者简介:李小炜,女,1980,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