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体育教学的探讨

作者

谢真燕

重庆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

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技术力量,正重塑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态。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技能与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互动形式单一、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评价方式主观等问题,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决策、模拟仿真等优势,为破解小学体育教学困境提供了新路径。

一、更新互动模式,实现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多维交互场景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的互动模式,助力实现智慧教育目标。依托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设备,系统能够搭建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之间的实时交互平台。教师可借助智能教学系统发布教学指令、推送学习任务,学生则通过终端设备接收信息并反馈学习情况,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高效传递。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教练与学习伙伴,可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中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练习与技巧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智能系统对课堂互动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优化互动过程,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构建起智慧化的体育教学互动生态。

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水平二(3-4 年级)的《跪跳起》教学中,教师引入AI 动作捕捉教学系统。学生穿戴轻便的动作捕捉设备,在指定区域进行练习。系统中的虚拟教练以 3D 动画形式呈现,依据教材中“摆臂、压垫、展髋”的动作要领,分步骤进行演示,并通过语音提示动作重点。学生练习时,系统实时捕捉其动作轨迹,与标准动作模型对比,在学生终端屏幕上用不同颜色线条标注动作偏差部位,如膝盖弯曲角度过大时以红色线条强调。同时,学生可将自己的练习视频上传至系统讨论区,其他同学能在线观看并利用系统预设的评价模板进行互评,如“起跳时手臂摆动幅度不足,可参考虚拟教练示范”。教师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实时查看全班学生的动作完成数据统计,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展髋不充分,发起全班集体指导,通过系统同步播放正确动作慢动作视频,并现场示范纠正,实现高效互动教学。

二、实现个性教学,丰富指导方式

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小学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可穿戴设备与运动监测传感器,系统持续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体能指标与学习表现,再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精准评估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兴趣特长与发展需求。

基于此,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涵盖教学内容、训练强度与进度安排等方面。同时,人工智能还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如基于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动作示范、个性化的训练建议推送等,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差异化发展,有效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三、开展智能评价,提升评价精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途径,显著提升评价精度。智能评价系统整合多源数据,包括学生日常训练数据、课堂表现数据以及阶段性测试数据等,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评价。相较于传统评价方式,智能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能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进行量化分析与质性评价。此外,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详细的评价报告,精准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提供有力依据,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评价的科学化与精准化。

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水平一(1-2 年级)《韵律活动》教学评价中,智能评价系统整合多源数据。课堂上,通过教室四周的全景摄像头捕捉学生在韵律操练习中的动作连贯性、节奏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学生肢体动作与教材示范动作的相似度;同时,系统记录学生在小组创编活动中的参与度、创意表现等行为数据。课后,学生通过语音交互设备反馈自己对课程的感受,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其学习态度。阶段性评价时,结合学生录制上传的个人韵律操视频,从动作规范、表现力、创新性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更新互动模式、实现个性教学、开展智能评价,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其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还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阚仁杰 .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体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10):109-111.

[2] 惠鹏运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宁夏教育 ,2025,(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