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陈宏媛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规模快速扩张对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院系和班级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对便捷高效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期望。因此,各高校将育人目光聚焦到依托宿舍的学生社区。
自 2019 年教育部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兴起,已经成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环节 [1]。基于此,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对构建高效育人环境、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明晰当前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价值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育人场所,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各类校内外资源,推动多方育人力量下沉,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对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引领思想,是推动“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一站式”学生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功能,促进党建业务深入融合到学生学习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站式”学生社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围绕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种教育服务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日常教育向学生渗透价值理念、精神文化,从而达到价值共识和情感认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下沉力量,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重要理念之一,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旨在将育人力量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而“一站式”学生社区要求学校领导干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人员以及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人员全员下沉培养学生一线,使学生较为高效便捷地接触到各方育人力量,契合学生个性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3]。
(三)整合资源,是构建“大思政课”的重要平台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有利于形成“课课育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的氛围。学生常常面临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职业发展、个人成就等方面的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整合领导、思政、管理、服务、校外等各类资源,将校内育人资源与校外育人资源聚合到学生社区一线,有助于学生以最便利的方式获得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帮助[4]。打通课内课外通道,串通线上线下渠道,集中育人要素和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增强育人合力,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联动。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参与不够,缺乏服务的温度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学校作为主体负责管理社区,学生往往被动参与其中,执行学校各项规定与任务。在社区管理模式中,“一站式”学生社区更像是一种管理学生的手段。学校全面管理确保了社区高效、有序进行,但遏制了社区的创新力和活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
(二)育人主体协同不足,缺乏治理的精度
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际看,高校协同育人理念有待提升。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后勤部门等育人主体,未能充分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仍以教育管理为主,未能向学生提供多样化服务,出现部门利益化现象,未能形成教育合力。还有些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工队伍的事情,不配合社区工作,导致工作难以协调[6]。
(三)科技赋能水平不高,缺乏执行的力度
传统的学生社区主要是生活住宿功能,信息化水平较低,教育、管理、服务功能较弱。目前学生社区尚未实现科技赋能,从社区安全考虑,
在宿舍门口安装门禁系统、刷脸系统,但尚未实现以系统、整体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一站式”学生社区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系统需要投入较多经费,导致目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1]。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路径
(一)党建引领,凝聚共识,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是发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促进“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从学校党委到基层党组织都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一是构建组织网络。从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以及最基层的党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一条贯通的组织网络,将党建力量深入到学生社区中。同时,可以打破院系、专业、班级的限制,构建学生社区组织结构,如社区党委、楼宇党总支、楼层党支部,将党组织的作用深入到每一间宿舍 [7]。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建立党员活动室、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读书会、党员谈心室等,为学生排忧解难,引领学生思想。
(二)力量下沉,资源协同,提高育人实效
为了提升学生社区的育人实效和管理效能,高校要全力推动领导干部、学工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思政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行政以及后勤队伍等多方人员全部融入到学生社区中,通过全员下沉工作机制,确保每位师生员工在社区教育、管理与服务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另外,高校也要协同和整合各方、各类育人资源,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协同管理、思政、网络等方面资源,为学生创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环境与机会。
(三)数字赋能,信息服务,强化社区保障
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学生社区智慧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社区发展的时代指向。面对学生个性化特点与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高便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是学生社区的建设目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开发学生社区APP[8],涵盖各种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功能,满足学生生活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面临的困难,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剑锋 , 邓蕾 , 朱雨桐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意蕴与创新路径 [J]. 江苏高教 ,2025,(02):46-52.
[2] 王欢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深化思路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4,(05):45-48.
[3]陈翠峰,梁文能,卢朗滢.“一站式”学生社区视域下“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基于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 [J]. 高教探索 ,2023,(06):20-26.
[4] 范璐 , 翟子懿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12):137-141.
[5] 尤印国 . 学生自治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 [J]. 江苏高教 ,2024,(03):121-124.
[6] 单德伟 , 强飙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J]. 江苏高教 ,2024,(05):87-91.
[7] 卜谦祥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03):85-88.
[8] 曹卢 , 王小莉 , 刘佳 . 数字赋能高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思政建设的缘起思路、实践迷思与路径优化 [J]. 当代教育论坛 ,2025,(02):98-105.
基金项目:校级科研一般项目“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育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4szyj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宏媛(1995—),女,汉族,安徽霍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