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区医院口腔护理中儿童龋齿预防干预措施的成效分析

作者

张丽佳

钱塘新区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儿童龋齿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口腔疾病,我国3-12 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长期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咀嚼功能和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牙齿发育异常、颌骨发育不良等问题,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载体,具备贴近家庭、服务便捷的优势,是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工作的关键阵地。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试验,分析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在社区医院儿童龋齿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优化儿童口腔健康服务模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7 月某社区医院辖区内 160 名 3-12 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80 例)和观察组(80 例)。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基线龋齿相关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健康管理:仅在儿童进行常规体检时进行口头口腔卫生提醒,不提供专门的龋齿预防干预措施,由家长自主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口腔健康宣教。每季度开展 1 次口腔健康讲座,由社区医院口腔医护人员讲解龋齿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向家长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儿童口腔护理要点、常见误区等;通过社区微信群每周推送1 条口腔健康知识短视频,内容包括“ 如何教孩子正确刷牙” “ 含糖食物对牙齿的影响” 等。

(2)窝沟封闭。对6-8 岁乳磨牙、11-13 岁恒磨牙完全萌出且无龋坏的儿童,免费进行窝沟封闭。操作流程:清洁牙面 $$ 酸蚀 $$ 冲洗干燥 $$ 涂布封闭剂 $$ 光照固化,由经验丰富的口腔医师完成。

(3)氟化物应用。3-6 岁儿童每3 个月进行1 次局部涂氟,7-12 岁儿童每6 个月进行1 次局部涂氟;指导家长为儿童选择含氟量适宜( 0.5-1.1mg/g )的儿童牙膏,教授“ 圆弧法” “ 水平颤动法” 等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强调早晚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2 分钟。

(4)定期口腔检查。为儿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每 3 个月进行 1 次口腔检查,记录牙齿萌出情况、菌斑指数、有无早期龋坏等,对发现的浅龋及时进行涂氟促进再矿化,对中深龋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

(5)饮食习惯指导。针对儿童饮食结构进行个体化指导,建议减少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酸性强的食物摄入频率;鼓励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控制儿童零食摄入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龋齿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分别为 36.3% 、 35.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 1 年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 17.5% )显著低于对照组( 3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龋齿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龋均比较

干预前,两组儿童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P>0.05 );干预 1年后,观察组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ρP<0.05 )。详见表 2 。

表2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龋均比较

2.3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 1 年后,观察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ρP<0.05 )。详见表 3°

表3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龋齿的发生是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高糖饮食、氟摄入不足是主要危险因素。社区医院作为儿童健康管理的守门人,其开展的预防干预措施可针对性改善这些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龋齿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 1 年后,观察组龋齿发生率( 17.5% )显著低于对照组( 38.8% ),龋均( 0.32±0.15 )显著低于对照组( 0.87±0.23) ,提示综合预防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儿童龋齿发生。分析其原因:窝沟封闭通过物理屏障阻断食物残渣和细菌进入牙齿窝沟,直接降低了窝沟龋的发生风险,尤其对恒牙萌出初期的儿童效果显著;氟化物可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促进早期龋坏再矿化,局部涂氟结合含氟牙膏使用形成了持续的氟保护效应;定期口腔检查实现了龋齿的早发现、早干预,避免了浅龋向中深龋发展;口腔健康宣教和饮食习惯指导则从认知层面改变了儿童及家长的行为,减少了龋齿危险因素的暴露。同时,观察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92.5%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0% ),表明社区医院的宣教措施能有效提升家庭口腔健康素养。家长作为儿童口腔护理的主要执行者,其认知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如坚持早晚刷牙、减少含糖食物摄入等,这对长期维持儿童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医院实施以口腔健康宣教、窝沟封闭、氟化物应用、定期检查及饮食习惯指导为核心的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儿童龋齿发生率,减少龋均,提高家庭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儿童龋齿预防模式,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展英. 预防儿童龋齿,牙齿护理很重要[J]. 青春期健康,2023,21(17):41.

[2] 张宗红.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04):320-323.

[3] 吴礼权. 定期口腔保健知识随访宣教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5):61-63.

[4] 刘诚敬. 儿童龋齿的成因、危害与预防措施[J]. 人人健康,2022,(26):30-32.

[5] 刘丹丹. 口腔综合保健对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