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常雪峰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建筑安装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在建筑施工行业,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这些隐患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传统的施工安全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做到实时、全面的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 视觉识别技术逐渐应用于施工安全监测领域。该技术借助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目标物体、行为模式等信息,为施工安全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研究 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中的优势

1.1 实时性与高效性

AI 视觉识别技术能够实时处理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快速识别出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相关信息 。与人工巡查相比,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 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 。例如,在大型建筑施工现场,多个摄像头覆盖各个区域,AI 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同时对这些摄像头传来的画面进行分析,瞬间检测到异常情况,如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设备等,及时发出警报 。这种实时性和高效性大大提高了安全监测的响应速度,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2 准确性与客观性

AI 视觉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通过大量的图像数据学习各类安全场景和行为模式,识别准确性较高 。一旦系统经过充分训练,能够准确地区分正常行为和危险行为,减少误判和漏判的情况 。而且,该技术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不像人工监测可能会因为疲劳、疏忽等因素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 。例如,在判断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时,AI 视觉识别系统能够依据预设的标准和特征,准确识别出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为施工安全提供客观、可靠的监测结果 。

2. 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2.1 人员安全行为监测

在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行为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 。AI 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对施工人员的多种安全行为进行监测 。首先是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监测,能够识别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必备防护用品 。例如,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入口处设置摄像头,当有人员进入时,AI 视觉识别系统迅速分析画面,若发现有人未佩戴安全帽,立即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关信息 。其次是危险行为监测,如识别是否存在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违规攀爬、在危险区域逗留等行为 。系统通过对摄像头捕捉到的人员姿态、动作和所处位置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危险行为 。一旦检测到危险行为,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干预 。例如,当检测到有人在未搭建防护设施的高处区域行走且未系安全带时,系统马上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制止,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2 危险区域闯入监测

施工现场通常存在一些危险区域,如深基坑周边、电气设备附近、正在吊装作业的下方等 。 AI 视觉识别技术可用于监测是否有人员或物体闯入这些危险区域 。通过对危险区域的划定和对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实时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有目标进入危险区域 。例如,在深基坑周围设置监控摄像头,利用AI 视觉识别技术对该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人员靠近基坑边缘,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远离危险区域,同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 。此外,对于一些禁止无关车辆进入的区域,该技术也能通过识别车辆的特征,阻止车辆闯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 。

2.3 施工设备状态监测

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AI 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对施工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 。例如,对于塔式起重机,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观察其起重臂、平衡臂的运动状态,以及吊钩、钢丝绳等关键部件的工作情况 。若发现起重臂摆动异常、钢丝绳断裂等问题,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停止作业,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对于混凝土搅拌机,可通过识别搅拌筒的旋转情况、出料口的出料状态等,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此外,还能监测设备上的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可见,若发现标识模糊或损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更换,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

3. AI 视觉识别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1 复杂环境适应性问题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光照条件不稳定、存在大量遮挡物以及粉尘、雾气等干扰因素,这些都可能影响 AI 视觉识别技术的准确性 。例如,在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质量下降,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准确识别目标;在有大量脚手架、建筑材料等遮挡物的区域,部分目标可能被遮挡而无法被识别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红外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弥补单一视觉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不足 。同时,利用图像增强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增强目标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识别准确性 。此外,优化算法模型,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训练,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3.2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中会采集大量包含人员、设备等信息的图像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机密 。若数据泄露,可能会给施工人员和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为保障数据隐私与安全,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处理相关数据 。对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此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尽量采用匿名化处理,避免直接采集和存储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同时,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数据安全问题 。

3.3 成本与可扩展性问题

部署 AI 视觉识别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维护费用,以及软件算法的开发或购买费用 。对于一些小型施工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些成本 。此外,随着施工现场规模的扩大和监测需求的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降低成本,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硬件设备,同时利用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减少软件开发成本。对于可扩展性问题,采用模块化、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设计,便于在需要时方便地增加摄像头数量、扩展监测区域,以及升级算法模型,以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施工项目 。

结语

AI 视觉识别技术凭借其在实时性、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为施工安全监测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它在人员安全行为监测、危险区域闯入监测和施工设备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安全监测的效率和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复杂环境适应性、数据隐私与安全以及成本与可扩展性等挑战 。通过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数据加密、优化成本和采用合理架构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克服这些挑战 。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 视觉识别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测领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向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应积极拥抱这一技术变革,不断探索和优化其应用方式,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1] 林薇 . 应用型本科产学研用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J]. 电脑与电信 ,1-6.

[2] 王旭 , 王福鑫 .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1):184-186.

[3] 刘红波 , 张帆 , 陈志华 , 王龙轩 . 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 ( 中英文 ),2024,46(01):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