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的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构建与应用

作者

刘丹

德邦大为(芜湖)农机有限公司 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紧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秸秆的收集、储存与利用成为了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秸秆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秸秆收储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成为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秸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构建数字化监控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生态环境负担,推动农业向更加绿色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物联网的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

(一)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农业领域迎来新的变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秸秆高效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秸秆收储运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准确性及高效性。在设计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各环节的需求,涵盖秸秆收集、储存、运输等多个阶段,构建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 [1]。系统不仅要实现对秸秆的实时监测与追踪,还需支持数据分析与决策,为农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开展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建设,应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传输及智能处理能力,确保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具有稳定的适应性。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系统架构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秸秆收储运系统,核心组件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网络传输设备、数据处理平台和终端应用系统构成。传感器负责采集秸秆的物理属性数据,如重量、湿度、温度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平台,确保各环节信息流转顺畅。在此基础上,数据处理平台依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清晰的操作指引与决策辅助资料。系统架构不仅要确保数据传输稳定,还需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防范因信息泄露引发的安全风险。

(三)系统集成与硬件选择

在秸秆全程监控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硬件的选择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耐用性,从而应对复杂多变的农业环境。比如:选用具备防潮、耐高温和抗电磁干扰能力的传感器,使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稳定工作 [2]。同时,数据采集终端应当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各传感器传输的大量数据,进而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后台监控平台。为确保系统实现长期稳定运行,硬件设备也需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便在技术不断发展时,系统能够顺利完成升级和优化工作。这样的硬件选择不仅保证了监控系统的高效性,还增强了其在未来应用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场景与功能

(一)秸秆采集阶段的智能监控

在秸秆采集阶段,通过分布于田间的智能传感器,系统实时采集秸秆的数量、类型、湿度、温度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能直观反映秸秆的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确保采集过程科学高效。例如:在干旱区域,系统可实时监测秸秆湿度情况,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机械设备堵塞或损坏。作业过程中,系统会实时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运行速度、工作负荷和油耗等数据,确保采集过程中设备高效运转。针对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度采集或遗漏采集问题,系统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及时发出预警,帮助作业人员优化采集方案,保障作业精准且作业量合理。通过这种智能化监控,系统提升了采集作业的整体效率,并有效保障了作业安全。

(二)储存与运输阶段的动态监控

在秸秆储存及运输阶段,系统利用部署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仓储区域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防止因环境条件不适导致秸秆发霉或自燃。以北方地区为例:天气干燥多风,若储存场地湿度控制不当,极易引发秸秆干裂及起火风险,系统可自动预警,并联动通风设施进行环境调节。运输环节中,安装在车辆上的 GPS 模块与载重传感器,实时传输位置、运行轨迹及装载数据,让调度中心全面掌握秸秆的流向和状态。系统还能根据实时交通路况、天气变化调整最优运输路线,避免因突发状况耽误时间或造成资源损耗,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秸秆流转的整体效率。

(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

在秸秆收集、储运作业过程中,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持续生成温湿度、产量、位置、运输时间等多维数据。系统将这些数据采集汇总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处理,结合历年秸秆产量、天气变化与市场需求,完成对当前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的全面评估。例如:在南方湿润地区,系统通过历史降雨量与实时湿度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储存压力上升的趋势,提前调整收储方案,避免因堆积过量导致霉变问题。在运输方面,分析各时段交通数据信息,可优化车辆调度与路线规划,减少运输时间和燃料消耗。借助机器学习模型,系统还能不断学习积累的数据模式,提升决策精度,为管理者提供动态、具体的操作建议,帮助其在变化多端的农业环境中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

三、系统的实际效益与未来发展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

由物联网驱动的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能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措施,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精准度。实时监控及数据反馈机制,让管理者能够快速对作业进度及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 [3]。以秸秆运输为例:采用动态调度运输车辆的方式,能降低空载率,减少无效运输,提升运输效率。此外,系统借助精准的秸秆采集及储存数据,能对秸秆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二)保障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农作物废弃物的秸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基于物联网架构的监控系统,通过精准监测和数据统筹管理,能确保秸秆资源实现合理利用。例如:针对秸秆燃烧问题,系统借助数据分析,可优化秸秆处置方案,推动秸秆环保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积聚。同时,系统可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控,实时评估秸秆还田后的效果,助力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三)系统的未来发展与技术创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秸秆收储运数字化监控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可与无人驾驶技术、机器人技术融合,实现秸秆从采集、运输到储存的全自动化。通过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系统将以更高的精准度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如天气变化、机械设备故障等。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破,系统将具备更强的预测分析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管理指导。未来,秸秆收储运监控系统将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秸秆收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系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它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该系统有望更加智能化,推动农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进一步促进农田生态与资源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丽等 . " 我国秸秆收储运系统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可再生能源 27.001(2009):1-5.

[2] 刘金文 . " 基于物联网秸秆打捆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 农业科学4.3(2021):38-39.

[3] 方艳茹等 . " 小麦秸秆收储运模型的建立及成本分析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