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问题及对策
陈云 祁俊璋 赵生军
国网青海省超高压公司, 青海 格尔木810000
摘要:变电一次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检修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深入剖析了变电一次检修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梳理了检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检测与维修目标不科学、信息数据处理不完善、检修体系及制度不合理以及检修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检修目的、实施信息化管理、健全检修体系和提升人员素质等优化对策,旨在为提高变电一次检修运行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变电一次检修;运行问题;优化对策;电力系统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一次设备承担着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等重要任务。从发电厂输出的电能,需要经过变电一次设备的一系列处理,才能安全、稳定地输送到用户端。因此,确保变电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变电一次检修运行管理工作,就是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变电一次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潜在问题,保障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电力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变电一次检修运行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深入研究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的问题,并探寻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保障供电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变电一次设备检修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变电一次设备长期处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中,设备的老化、磨损等问题不可避免。通过有效的检修运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如设备的绝缘老化、接触不良等。在设备出现轻微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从而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定期对变压器进行检修维护,能够及时发现绕组的过热隐患,通过调整负载或修复散热系统,防止绕组烧毁,确保变压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2 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2.1 变电检测与维修目标不够科学
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变电一次设备检测与维修时,缺乏明确、科学的目标规划。往往只是按照固定的周期进行例行检查和维修,而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负荷变化以及设备的老化程度等因素。例如,对于一些运行环境较好、负荷稳定且新投入使用的设备,仍然按照与老旧设备相同的周期进行频繁检修,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还可能因不必要的拆卸和安装对设备造成额外的损伤。相反,对于一些运行条件恶劣、负荷波动大的设备,检修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
2.2 检修信息数据记录与处理不完善
在变电一次检修过程中,信息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检修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数据、检修记录等信息记录不完整、不规范。例如,在记录设备的故障现象时,描述过于简单,缺乏详细的故障发生时间、地点、当时的运行参数等关键信息,这给后续的故障分析和设备维护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收集到的大量检修信息数据,缺乏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手段。未能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从数据中挖掘出设备的运行规律、潜在故障隐患等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对设备的油温、绕组温度等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预测设备的老化趋势,但目前很多企业并未开展此类工作,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
2.3 变电一次检修体系及制度不合理
现有的变电一次检修体系及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部分企业的检修工作流程繁琐,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检修效率低下。例如,在进行设备检修时,从申请检修到获得批准,再到组织人员和物资进行检修,中间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和协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延误了设备的最佳检修时机。
2.4 检修人员技术与综合素质需提升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变电一次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对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检修人员的技术知识更新滞后,对新型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检修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例如,对于采用新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设备,一些检修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进行有效修复。
3 变电一次检修运行问题的优化对策
3.1 明确检修目的改进管理方法
电力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固定周期检修模式,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修计划。引入状态检修理念,通过对设备的运行参数监测、在线诊断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运行状况良好、可靠性高的设备,适当延长检修周期;对于运行环境恶劣、存在潜在故障风险的设备,缩短检修周期,并加强重点监测。例如,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对变压器的接头、绕组等部位进行定期测温,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当发现温度异常升高时,及时安排检修,而不是等到固定检修周期才进行检查。同时,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从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提供依据。
3.2 实施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变电一次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修信息的数字化记录、存储和传输。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实时录入设备的运行数据、故障现象、检修措施等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大量检修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例如,通过对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决策支持。此外,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检修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审批和跟踪,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3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检修体系
优化变电一次检修工作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标准,确保检修工作流程顺畅高效。例如,制定标准化的检修作业指导书,详细规定设备检修的步骤、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检修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检修质量的影响。完善检修责任制度,明确每个检修人员在检修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到责任人,对其进行相应的问责。建立科学合理的检修质量考核制度,将检修质量与检修人员的绩效挂钩,对检修工作质量高、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质量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处罚,充分调动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检修工作质量。
3.4 提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邀请专家对新型变电一次设备的原理、结构、检修方法等进行讲解,同时开展实际操作培训,让检修人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检修技能。鼓励检修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技术论坛等渠道,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例如,组织检修人员参加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技术培训课程,学习智能设备的故障诊断和修复方法。此外,加强对检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通过树立榜样、开展职业道德培训等方式,让检修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结语
变电一次检修运行管理工作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在变电一次检修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明确检修目的、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化检修体系以及提升检修人员综合素质等一系列优化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变电一次检修运行水平。随着电力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力企业应持续关注变电一次检修运行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招海.电力企业变电一次设备检修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8,25(12):123-124.
[2]黄剑宏.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