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课程重构与实施路径

作者

王小婷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中心学校 563000

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教育主题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学正面临由技能传授走向素养培育的重大课题。传统教学模式中目标单一,内容割裂,限制了学生体育素养整体发展。大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递进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这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考。其通过锚定素养导向目标,融合多元教学内容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达到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三者协同发展的目的,这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锚定素养导向目标,架构递进式能力进阶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注重单一的运动技能传授,素养导向目标设置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3 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运动能力涉及体能,技战术运用,健康行为注重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体育品德注重发展学生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坚韧品质。通过把学段总目标拆分成学年和学期的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大单元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有逻辑性和连贯性【1】。每一个大单元目标都是清晰具体的,同时也是和整体目标相一致的,通过难度和综合性的逐渐增强,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全面而有计划地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阶,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 “篮球大单元” 教学实践中,递进式能力进阶体系得到了充分体现。三年级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为切入点,设定 “掌握原地运球与双手胸前传球基础动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的目标。课堂上,通过游戏化教学,如 “运球绕桩接力赛”,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熟悉球性,掌握基本运球技巧;借助 “传球击靶” 游戏,强化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要领,并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到了四年级,教学目标进阶为 “学会行进间运球与简单战术配合,增强比赛应变能力”。教师引入 “半场三对三” 实战演练,先分解教学行进间运球变向、急停急起等技术,再结合 “挡拆配合”“传切配合”等简单战术,让学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技能,提升应变能力。五年级时,聚焦“完成复杂战术执行与实战对抗,塑造坚韧拼搏精神”,开展全场五对五比赛,融入联防、快攻等复杂战术体系。在高强度对抗中,学生不仅篮球技能得以精进,更在胜负考验中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真正实现篮球技能与体育素养的协同发展。

二、整合多元教学内容,打造主题式情境融合模块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教材通常把运动技能拆分成孤立的知识点,造成学生学习经验分散,很难对运动项目形成全面的认识。而融合多元教学内容,创设主题式情境融合模块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进行了改革。这一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提出来的,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情境中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构建。教师以精心设计的课题为中心,巧妙地串连运动技术动作学习,体能训练强化和游戏竞赛展开等多元化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化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学生通过一致的学习体验在模拟实际运动情景中加深对于运动项目原理的理解、对规则与技巧的认知,发展他们迁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本领,最终使体育学习由机械模仿向灵活运用飞跃,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2】。

在 “趣味田径大单元” 的教学实践中,“森林动物运动会” 主题情境贯穿始终,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在短跑训练环节,教师化身 “森林运动会裁判”,将跑道模拟成 “猎豹赛道”,学生们扮演敏捷的 “小猎豹”,在 “预备 —— 跑!” 的指令声中全力冲刺,在趣味竞争中掌握起跑、加速跑和冲刺的技术要点。跳跃练习时,“袋鼠跳远挑战” 成为学生们的欢乐舞台,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 “草丛障碍”,引导学生调整跳跃力度与角度,在一次次尝试中提升跳跃技能。投掷项目则摇身变为 “小熊投石闯关”,学生们手握 “石块”(软质小球),瞄准远处的 “猎物”(靶心)投掷,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投掷的发力技巧。穿插其中的 “躲避猎人追捕” 体能游戏,更让学生在快速变向、跳跃闪躲中锻炼了灵敏素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沉浸在动物角色里,在欢乐氛围中系统掌握了田径技能,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运动兴趣也愈发浓厚。

结语

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以素养导向目标架构和多元内容情境整合策略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给学生建构一个系统连贯体育学习体系。在该模式中,学生既可以系统地掌握体育技能,更可以在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从而达到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目的。随着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进一步实践,它一定会给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小学体育教学走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娜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篮球教学为例[J]. 体育视野 ,2024,(23):149-151.

[2] 张晓艳 .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实践探析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