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

作者

尹晓晨

身份证号码:370305199102250012

一、引言

在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电设备朝着高速化、复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运行状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与安全。传统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如基于振动、温度、电流等物理参数的监测,存在信息获取不全面、故障诊断滞后等问题。机器视觉技术凭借非接触式测量、信息获取丰富、实时性强等优势,为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对保障机电设备稳定运行、提高工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传统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在面对复杂设备和多样化故障时,难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的全面运行信息。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对设备状态监测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飞速发展,为机器视觉技术在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且极具潜力。

2.2 研究意义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能够实时、直观地获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图像信息,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处理,可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如部件磨损、裂纹、松动等,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停机损失。

三、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原理

3.1 图像采集

图像采集是机器视觉监测的基础环节,通过工业相机、镜头等硬件设备,对机电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图像采集。根据设备的不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相机类型(如面阵相机、线阵相机)和镜头参数(如焦距、光圈),确保采集到清晰、完整的图像。同时,合理布置相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监测视角,保证能够捕捉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

3.2 图像预处理

由于采集到的原始图像可能存在噪声、光照不均等问题,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常见的预处理操作包括滤波去噪,如采用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方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图像增强,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拉伸等手段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像校正,对因镜头畸变等因素导致的图像变形进行校正,以保证后续图像分析的准确性 。

3.3 特征提取与分析

特征提取是机器视觉监测的关键步骤,通过图像分析算法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信息。对于设备的外观缺陷检测,可提取缺陷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几何特征;对于设备运动部件的监测,可提取部件的位移、速度、角度等运动特征。

四、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的应用

4.1 外观缺陷检测

在机电设备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机器视觉可用于检测设备表面的划痕、裂纹、孔洞、变形等外观缺陷。通过对设备图像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设备外观状态,可及时发现因磨损、腐蚀等原因导致的缺陷,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

4.2 运动部件监测

对于机电设备中的旋转部件(如电机转子、风机叶片)、直线运动部件(如传送带、滑块)等,机器视觉可实时监测其运动状态。通过分析部件的运动轨迹、速度、位置等参数,判断部件是否存在异常振动、偏移、卡顿等问题,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保障设备

的稳定运行 。

五、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现存问题

5.1 复杂环境适应性差

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光照强度不稳定、粉尘、油污、振动等干扰因素,严重影响图像采集质量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的机器视觉系统在应对这些复杂环境时,适应性和鲁棒性不足,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情况 。

5.2 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顾

随着机电设备运行速度的加快和监测数据量的增大,对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往往需要采用复杂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这会增加计算量,导致处理速度变慢,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

六、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的优化策略

6.1 提高复杂环境适应性

研发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图像采集设备,如采用高动态范围相机、抗粉尘镜头等,提高图像采集质量。结合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粉尘浓度等),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图像采集和处理参数。同时,研究环境自适应的图像处理算法,增强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 。

6.2 优化算法与硬件架构

研究高效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采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实现实时监测。优化硬件架构,选择高性能的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PU)等硬件设备,加速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与硬件的协同优化,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

七、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的发展趋势

7.1 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未来,机器视觉将与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深度融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学习设备故障特征和运行规律,实现更准确、智能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利用强化学习优化监测策略,提高系统的自主决策能力。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方便操作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查询和管理 。

7.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单一的机器视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具有局限性,未来将实现机器视觉与其他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的信息融合。通过多传感器数据的互补和协同处理,获取更全面、准确的设备运行信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八、结论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为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面临复杂环境适应性差、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顾、特征提取与识别难度大、系统成本较高等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结合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微型化与嵌入式发展等趋势,该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保障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推动工业生产智能化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凌瑜.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4,37(3):119-121,128.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24.03.035.

[2] 陈良. 基于视觉和内部传感的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技术的研究[D].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9. DOI:10.7666/d.d112635.

[3] 贺香华,陈从桂,周聪,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点胶质量检测方法[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0(11):99-101,106. DOI:10.13462/j.cnki.mmtamt.2020.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