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策略

作者

王秀梅

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引言

随着 " 双减 " 政策的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勤于动笔作为基础学习习惯之一,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聚焦小学学段,探讨 " 双减 "背景下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习惯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 双减" 政策背景及其影响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出台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生态,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关键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勤于动笔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动笔不仅是记录的过程,更是思维外化、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有效的动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生动笔习惯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的动笔习惯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动笔的意识,主要表现为课堂笔记不完整、作业书写潦草、错题不及时订正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电子设备的普及减少了手写机会;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板书示范;家长对书写习惯培养重视不足等。良好的动笔习惯对小学生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培养专注力、锻炼思维能力和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 " 双减 " 背景下,系统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具有特殊意义。

三、培养勤于动笔习惯的有效策略

家校协同是培养动笔习惯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动笔习惯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中创设良好的书写环境。建议家长每天安排固定的 " 书写时间 ",与孩子一起进行书写练习或日记写作,形成家校合力。

课程优化是培养动笔习惯的关键。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动笔环节,如预习笔记、课堂重点记录、思维导图绘制等。在作业设计上,可布置一些趣味性书写任务,如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减少机械抄写,增加思考性书写内容。

建立激励机制能有效提升学生动笔积极性。可设立 " 书写小能手 "、" 笔记达人 " 等荣誉称号,定期展示优秀笔记和作业。采用积分制,对日常动笔表现给予及时奖励,累积积分可兑换学习用品或特权。

完善评价体系是习惯养成的保障。建立多元化的动笔习惯评价标准,不仅关注书写工整度,更要重视内容的完整性和思维的逻辑性。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

四、实施策略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动笔习惯培养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要求;二是要把握动笔的适度原则,避免因过度书写造成新的负担;三是要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防止单一枯燥的练习;四是要持之以恒,习惯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反复强化。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规范的板书和批改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结语

在 " 双减 " 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校协同、课程优化、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建设等多维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动笔习惯的养成。这一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更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抓住" 双减" 带来的机遇,创新方法,坚持不懈,让勤于动笔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学习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 . “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探索 ,2022(5):45-48.

2. 王晓红 , 张立平 .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2):32-35.

3. 陈静怡 . 书写习惯对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4. 国家教育部 .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Z]. 2021-07-24.

5. 刘伟 .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22(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