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与实践探索
何靖
成都体育学院 641418
引言:“课程思政”在大学中是指通过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支持,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的“课程思政”环境中,引入新的教育观念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的体育课程中,是对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度探索,也是体育德育教育思维的关键展示,同时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到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重要教育实践行为。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
在高校教学框架里,其重点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的国家的运动产业历经漫长的进步,同时也孕育了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以及热衷于祖国的人们。利用体育文化作为教授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手段,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路线,而且,这样的教导模式同样可以产出相当优秀的教育结果。观察全球,许多国家在推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都将爱国主义视为体育文化的核心元素。在中国的体育领域,其曲折且艰辛的进步,过去的困境以及现在的显赫成绩,都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都能够用作体育教学的工具,以此来培育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感。
(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坚韧的毅力与坚韧的决心是运动员应具有的心理特质,而且,它们在我们的卓越传统文化里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并且深深地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这种优秀的品质也同样在现代体育中得到了展现。在进行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能够通过如长跑这样的活动,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导,从而塑造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个性。对于学生而言,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获取了身心的提升。另外,通过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老师还能发掘出其中所包含的体育精神,并引导学生塑造出敢于面对、敢于挑战、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品质。
二、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与实践探索
(一)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充实体育课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老师需要增强对于传统体育课程的理解,并且要深度分析和精炼大学体育教学的思想政治内容。把意志力的培养纳入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并且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同时结合全面的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既有助于维护身心的健康,也有助于更有效地适应社会。一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就需重视对学生毅力的塑造,唯有如此,才可能成功地塑造出符合标准的社会主义创新者与未来领导者。所以,体育老师需要增强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深入探讨,同时也要增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同时,体育老师需要全面挖掘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部分,并将这些关键部分精炼出来。然后,体育老师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视角出发,将这些部分进行归纳与融合,形成完善的系统,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与实际效果。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大学的具体情况来挑选体育课程,并且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库。
(二)“打破陈规,开拓创新”,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时,高校体育教育机构必须消除障碍,摒弃旧有的观念,并采用开阔的眼光。同时,高校的体育管理机构也必须对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对体育课的目标及其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地阐述,同时也需要指导实际操作中的老师持续改进他们的教学手段,从而在各个层面上提高体育思想政治的实施效率。同时,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并解读课堂的变化,以便能够精确地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这样,体育老师就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构建起双向的互动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并且有助于他们的全方位发展。当体育老师进行高风险的项目讲解时,可以使用 AI 和 VR 等科技,以此来增强讲解的安全性,并且提升讲解的效果。在大众运动的兴起中,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体育社区实践项目,并提供了与之相关的运动比赛的志愿者服务,以此来深度参与并为社区贡献力量。大学体育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构建包括体育教学平台、潜在专业路径以及创新教学的“三大平台”,关注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课程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培育大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并确立正确的荣誉、损失和胜利的观念。
(三)设计体育素质拓展活动,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在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从课程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尝试系统性地设计体育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在这些素质拓展训练中,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德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政教育引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实际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团队合作的拓展活动,例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在这些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需要互相信任和协作配合,以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融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需求,教师有能力安排学生参与如攀岩、定向越野等户外挑战性的拓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勇气,并引导他们理解和体验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思想政治精神,从而推动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培育他们完整的人格。
在策划素养提升的项目时,大学也能够融入当前的社会焦点议题,创建富含现代意识的思想政治课程,并进行环保主题的户外实践,指导学生在进行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的维护,确立绿色进步的观念。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素质扩展训练的优势,逐渐增强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和深入,增加体育教育的深度,并且有力地指导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达到多样化的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当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改良时,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老师们应当主动寻找并优化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与安排,以此来有力地推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并且要确保我们清楚地理解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在实际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操作中,体育老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成果,并且让学生的整体素养得以更好地培养。所以,体育老师需要在当前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全方位地增强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成效,确保这些教育活动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 刘玲. 深度学习与课程思政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2(2):9-13.
[2] 杨光照 , 陈飞 .“选项 + 俱乐部”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3,13(8):12-15.
[3] 张宇飞 .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影响要素和评价维度[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9(5):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