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领域的运用探索

作者

张钰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巧妙地应用问题教学法,就像是一股清泉,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思想,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所熟知的要素这个关键,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置递进的问题、生活的例子、实验的探究和拓展的问题,给学生们提供一场思维的盛宴,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无限遐想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们的灿烂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运用分析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尤为关键。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问题教学法的教育意义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

在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情境,如提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物理现象的奥秘。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飞机在空中能像鸟一样飞翔?”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原理,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教学法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分享观点,碰撞思维,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可以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讨论和分析数据,共同得出欧姆定律的结论。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持续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定期评估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情况,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策略。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布鲁姆分类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评价,确保问题设计能够覆盖知识理解、应用和创新等多个层次。同时,家校合作也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学习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例如,一项针对500名初中生的研究发现,与常规教学相比,采用问题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物理成绩平均提高了15%。这进一步证明了问题教学法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教育价值。

2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问题的探究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问题设计复杂,学生学习习惯改变等。要想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对问题的设计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

2.1设计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设计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引用牛顿曾经被苹果落地启发思考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垂直下落,而不是向其他方向飞去?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也打破了学生对日常现象的既定认知,创造出一种“认知不适”,即认知冲突。通过这种冲突,学生会主动寻找答案,从而启动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数据,如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来进一步探讨,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和探索性。

2.2提出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在问题教学法中,提出问题被视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具备精心设计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不仅要能够揭示物理概念的核心,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框架。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下沉,为什么潜水员却可以通过调节身上的配重来控制浮沉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反思浮力和重力的关系,从而启动他们的自主探究过程。

2.3组织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在问题教学法中,组织讨论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物理现象,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如果牛顿第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总是适用,你能否找到反例?”这样的问题能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甚至引发对已有知识的质疑,从而促进思维碰撞。

在实施讨论时,教师可以采用“鱼缸讨论法”,即让学生围坐成圈,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鼓励每个人发表观点,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地展示和整合各自的观点,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例如,学生们在讨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可以共同构建一个导图,将各自的理解和发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集体智慧的网络。

2.4总结提升,巩固知识结构

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总结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旨在帮助学生从一系列的问题探索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物理原理,如通过分析多个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让学生自我构建或共同构建知识网络,直观展示力、能量、运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巩固知识结构。

此外,案例分析是强化理解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引入“阿波罗登月”这样的历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可以跳得更高?”这将引导学生应用重力和动能转换的知识来解释。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应用,学生不仅能巩固物理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是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时期,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问题教学”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物理学习的脉络,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巧妙地设计出一系列递进式、生活化、实验性和扩展型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强.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87.

[2]周建民.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1):94.

[3]赵冬辉.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J].吉林教育,2013,(04):83.

[4]葛付平.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