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控制中的故障检测与预测技术
李丽萍 荆群舒
370321199506293940 370321199808290921
引言
智能化生产中,全自动化控制对故障检测与预测要求极高,这直接关乎生产效率与安全。在工业 4.0 浪潮的持续推动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进程不断深化 助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设备的有机协作,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深 升 故障检测与预测技术作为该体系的关键支撑,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多方位监测与数 故障初 发现异常迹象,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为全自动化控制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这项技术的创新突破,对增强智能化生产的稳定性与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 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类型与特征分析
1.1 机械系统故障
机械系统作为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物理基础, 其潜在故障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零部件逐渐损耗、结构细微形变以及传动效能降低 长期高频次的运转过程中,关节轴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进而 能仅表现为焊点精度存在 0.1-0.3mm的细微偏差,若未能及时加以关 甚至致使整条生产线暂时中断。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故障通常具 随着设备运行时长的增加,磨损程度也会相应加剧,通过对振动、温度等物理信号的持续监 有望实现对故障的早期察觉与判断。
1.2 电气系统故障
电气系统作为生产流程的核心构成单元,其电机、传感器、控制柜等组件的运行状态对整体效能影响深远。实际工况中,短路、绝缘老化、信号异常等潜在问题不容忽视。以电子芯片封装生产线为例,温度传感器在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性能漂移,致使加热模块温控精度产生±2℃量级的偏差,进而对芯片封装良品率形成制约;伺服电机匝间短路故障的发生,往往伴随生产线的非计划停机现象。此类故障在萌生阶段,由于电气参数的波动处于较低量级,给早期诊断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1.3 控制系统故障
控制系统作为全自动化生产的核心枢纽,其运行异常往往反映在程序逻辑偏差、通信响应迟缓以及数据传输完整性受损等方面。以智能仓储自动化 辑矛盾可能致使分拣路径出现偏差,早期通常表现为分拣效率出现 定程 若未及时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引发物流流转不畅的风险; 象, 可能会对设备间的协同作业产生影响。此类故障成因较为复杂,与软件参数配置、网络负载情况等 紧密相关,在故障排查过程中往往需要更为细致的诊断分析。
2 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2.1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
全自动化生产线中部署的多类型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在故障检测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传感器网络的协同感知,能够较为全面地采集生产过程的状态信息:
振动监测:在旋转机械(如主轴、电机)上安装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一般采样频率在 10-50kHz。通过对振动信号频谱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发现轴承磨损、转子不平衡等潜在故障。有案例显示,某汽车发动机生产线运用该技术后,机械故障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提前预警时间。
视觉检测: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借助高分辨率相机(500-2000 万像素)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检测出产品或设备表面的细微缺陷。在电子线路板生产实践中,该技术有效提高了焊点缺陷检测效率,同
时误检率也得到较好控制。
多源数据融合:利用工业总线(Profinet、EtherCAT)将分散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至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卡尔曼滤波、D-S 证据理论等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可降低单一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影响。以某半导体晶圆厂为例,通过融合温度、压力、真空度等数据,在工艺参数异常检测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检测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可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学习,尝试构建异常识别模型,为故障的自动分类与定位提供解决方案:
监督学习:在故障类型已知的应用场景下,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算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以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检测为例,基于电流、转速等特征数据训练的 SVM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对短路、过载等故障的识别准确率或可达94%。
无监督学习:针对未知故障类型,自编码器、孤立森林等算法能够通过构建正常状态特征模型,对偏离正常模式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在某食品包装生产线的实践中,自编码器模型成功检测出传送带皮带松弛的隐性故障,为解决因缺乏标注数据导致的故障检测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度学习:面对高维时序数据,如传感器实时数据流,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提取局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势,循环神经网络(RNN)则有助于捕捉时序依赖关系。
2.3 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推理机制
在复杂生产系统中,故障的因果关联通常呈现出多源性与传导性特点。知识图谱通过构建"设备-故障-特征-措施"的语义网络,为故障分析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推理路径:
知识建模:生产工艺手册、专家经验以及故障案例等信息,可转化为结构化知识。以"伺服电机过热→轴承磨损→振动幅值增大"的关联规则为例,展示知识转化的具体方式。某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构建的知识图谱,包含约1200 个实体与3500 条关系,对常见故障类型的覆盖程度接近90%。
推理引擎:采用规则推理(RBR)与案例推理(CBR)相结合的模式,在检测到异常特征时,能够尝试匹配相似案例并推荐相应解决方案。在某发动机装配线应用实践中,知识图谱推理机制的应用,使故障诊断时间得到显著缩短,从原来约2 小时减少至15 分钟左右。
结束语
智能化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控制的发展 得故障检测与预测技术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测、机器学习的智能识别,以及数 技术的交叉应用,正逐步革新故障管理模式。展望未来,随着 故障检测与预测领域或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向更全面的感知、 推进相关技术应用时,宜充分考虑自身生产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技术可行性与投入 身的故障管理方案,从而为智能化生产的持续优化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冯 耀 东 , 朱 金 铜 . 托 辊 全 自 动 化 柔 性 生 产 新 模 式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J]. 自 动 化 应用,2024,65(7):269-271,274.
[2]张宝栋,薛丽英.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PLC 控制系统设计分析[J].石化技术,2021,28(12):13-14.
[3]刘德杰,周秀梅.球磨机全自动化运行设计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3,59(2):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