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邱小红
泰宁县丹霞实验学校
随着 “健康中国” 战略的推进与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化,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场所,而是学生身心发展、品格塑造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目标单一化、内容碎片化、评价机械化等问题,制约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聚焦初中体育教学实际,以多元目标构建为引领,以课程内容优化为载体,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系统阐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以期推动 “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的教育理念落地,为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1 立足多元目标导向,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学目标犹如导航灯塔,指引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进程。传统教学常局限于单一的运动技能传授,而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目标需实现质的转变与升华。运动能力是基础,健康行为是保障,体育品德是灵魂,三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构建多元目标体系,意味着在每一堂课的设计中,都要充分考量如何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健康生活习惯,塑造坚韧、合作、尊重等优秀体育品德。通过多元目标导向,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收获强健体魄,更能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实现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协同发展,真正达成 “以体育人”的教育目标【1】。
在一次初中篮球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多元目标精心设计课程。首先,在运动能力目标上,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三步上篮技术动作,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在健康行为目标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前后的热身、拉伸知识,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在体育品德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的规则意识、尊重对手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课堂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三步上篮专项训练与小组对抗赛。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细致指导学生的动作规范,纠正错误姿势。当小组比赛中出现争抢激烈、动作过大的情况时,教师及时暂停比赛,强调规则与安全,引导学生相互理解、包容。在比赛落后的小组中,教师鼓励学生不气馁、积极调整战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在提升篮球技能的同时,逐步养成健康运动习惯,也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的内涵。
2 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融合素养发展要素
课程内容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桥梁,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依托。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单一的运动技能训练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只有将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与健康生活方式、体育精神等素养发展要素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教学内容体系【2】。通过挖掘每项运动背后的健康知识、品德内涵,将科学的运动损伤预防、心理健康调适方法融入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体育认知。同时,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身心特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趣味性、探究性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 “以体育人” 的教育目标。
在耐久跑教学实践中,教师突破传统单一跑步训练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优化设计。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运动营养学图表,详细讲解长跑前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以及补水的最佳时间与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饮食对运动表现的影响。随后,分享长跑名将基普乔格克服伤病、坚持训练最终夺冠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坚持与拼搏的体育精神。在训练环节,教师将单调的环形跑改为 “校园定向接力赛”,在校园不同区域设置打卡点,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接力跑,同时解答沿途设置的健康知识问答,如 “跑步时出现岔气该如何调整呼吸”。比赛中,学生既要运用耐久跑技巧完成任务,又要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不仅有效锻炼了耐力,还掌握了实用的健康知识,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融合教育理念革新与教学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工程。本文通过 “多元目标导向” 与 “课程内容融合” 的实践探索表明,只有将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德浸润有机统一于教学全过程,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 “活力场” 与 “育人源”。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深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以更具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更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健康根基与品格底色,切实彰显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与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聂振 .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01):122-124.
[2] 李勇 . 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0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