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分析
高增云
14232219830803501X
摘要:交通工程检修对保障交通系统安全运行意义重大,但当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水平有限、人员素质不高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管理制度方面标准滞后、责任不清,技术上检测维修手段落后;人员专业与安全意识欠缺,资金预算与使用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制度、提升技术、强化人员培训、加大资金保障等对策,以推动交通工程检修工作高效开展。
关键词:交通工程检修;问题;应对对策
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检修工作是保障交通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在制度、技术、人员及资金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导致设施隐患难以及时排除,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交通工程检修概述
1.1 交通工程分类与特点
交通工程按功能与使用场景,可分为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公路工程涵盖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具有线长面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其使用频率高、荷载复杂,易出现路面破损、路基沉降等问题。
1.2 检修工作的重要性与作用
交通工程检修是维护交通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从安全层面看,及时排查并修复道路裂缝、桥梁结构损伤等隐患,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方面,定期对交通工程进行养护与维修,能减缓设施老化速度,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1.3 检修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交通工程的维修工作就是对工程设施的检查,对于设施设备的维护,以及设施病害的维修处理工作。对于设施的检查就针对路面状况、桥梁结构强度、隧道的衬砌状况等。设施的检查经常采用雷达探测技术、超声检测等。设施设备的检查主要是对设施设备中的交通灯、监控系统、轨道扣件等,设施病害的维修,就是针对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路面坑槽、桥梁裂缝等方面的处理。
二、交通工程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进行交通工程检修工作的前提,而现行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检修技术标准不健全。检修标准没有完全适应现今的交通工程新技术、新设备,一些规范不够健全且更新缓慢,不能为新兴交通工程设施的检修提供有效的依据。权责界定不清。在具体的交通工程检修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和岗位间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普遍存在多头管理无主人现象,在进行桥梁的养护与检修过程中,养护部门和管理机构对于养护或检修所产生的病害责任不清楚,一旦出现桥梁问题,导致桥梁病害久拖不治。
2.2 技术水平有限
技术实力是交通工程维修保障工作的基础,而当前技术水平远不能实现要求的技术水平。检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交通工程大多以人工日常巡检、简易检测器具等传统的检测方式为主,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不高,很难提前发现隐蔽性病害。相比之下,新型的无损检测、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水平低。维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日常交通工程的维修过程中,当出现新型交通设备和设施时,维修人员大多由于技术水平和服务经验欠缺,出现不能快速检测到维修故障问题,特别是对于新兴的新能源交通设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时,缺乏高质量的维修服务。
2.3 人员素质不高
造成检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便是交通工程设施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应对不同交通工程设施的检测和检修,在检修人员技术水平方面有着很严重的不足,从而使交通工程结构发生质量问题,而检修工作的最终处理不当也会形成一些新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影响后期道路交通的发展。不少检修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并不高,经常不按照交通工程设施日常安全检修,一旦遇到较为突发的情况就会出现安全处理不当,导致一定程度上安全隐患的发生。一些检修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并不认真,常常会将工作流于形式,检修时并不会严格查验检查中的问题和缺陷,存在各种隐患。
2.4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为交通运输检修工作的必要保障,资金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资金预算不合理,一些地方对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了大量资金,而忽略了交通后期的检修与维护,交通检修的资金投入比例明显过低,往往不能保障实际的检修需求。资金来源的途径比较单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民间资本十分有限,难以在资金保障问题上形成可靠的机制。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出现资金挪用、浪费的现象,有的检修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未真正把资金用在关键的检修环节,白白造成了资源浪费,并降低了交通运输检修工作落实和推进的效果。
三、交通工程检修问题的应对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实现检修工作制度化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检修技术规范和流程,要定期修订相关的检修规范,积极按照智能交通、新型材料运用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完备的技术规范和制度体系,涵盖检测作业、修理作业、验收标准等操作规范。要清晰划分管理、技术等各个部门以及各岗位的职责,采用编制岗位说明书、签订岗位责任书,将各个检修内容以及检修过程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位和各岗位人员。建立多级监控系统,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引入物联网装置对检修作业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错误和不合格作业及时报警和负责追责。
3.2 提升技术水平
科研攻关是摆脱检修瓶颈的必由之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广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将桥梁、隧道、轨道的沉降变形量由智能传感器检测为可量化的数据,便于提前预警桥梁、隧道、轨道出现异常。提升检修科研力度,推进高校、科研院校科研攻关,筹建交通工程检修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检修技术共享体系,建立国际通行且融合国内外先进检修实例或方案的数据库,加速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到行业内。
3.3 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专业的检修队伍,优化人才培养及奖励体系。在专业培训领域,建立多级多类的培训计划,基层检修工需进行初级业务培训,例如病害道路识辨、设备的操作使用技巧等,技术精湛的人员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例如目前最新技术的培训、各类机器人的维修课程等,可借助互联网+的形式,采用模拟教学、实操教学、户外教学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在思想建设方面,对职工定期进行安全课程讲解及实际应急预案演练,将职工考核成绩与薪酬相挂钩,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3.4 加大资金投入
检修工作要开展,所需资金是保障。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于现有资金,提升检修资金在交通工程全寿命投资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在大数据支撑下对设施检修情况进行预测,编制出合理的年度预算。丰富资金渠道来源,尝试与社会资本共用,如PPP引入企业参加交通设施的检修项目,发行专门的债务债券、设立交通养护基金来调动社会资金的积极性。
结语
交通工程检修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制度完善、技术革新、人才培育和资金保障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引入智能检测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和优化资金管理,可有效提升检修质量与效率。应持续关注交通工程新需求,推动检修工作向智能化、规范化迈进,为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参考文献
[1]蔡娜娜.探讨公路项目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交工检测[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01):180-182.
[2]桂志鹏.高速公路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的管理优化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1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