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周小妮

甘肃省康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74650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编排方式,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美术教育的需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方法、提升效率、激发兴趣,成为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和创新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具体谈谈新时期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创造力受限等问题。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法,以教材中的主题单元为基础,设计综合性的艺术项目活动。如教师在教学”校园艺术节”主题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策划完整的艺术展示项目,从创意构思到作品制作,再到布展宣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还能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另一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如在”中国画技法”的单元教学中,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笔墨运用,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要求完成完整的写意花鸟作品。这种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美术课堂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创作。在欣赏”中外美术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作品,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最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最后,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艺术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新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如某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或某件名作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内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美术学习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二、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提供很多新的可能。这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绘图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进行数字艺术创作。例如,在”平面构成”单元,可以让学生先用传统材料手绘设计草图,再用电脑软件完成精细制作和效果调整。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字艺术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技术,为美术欣赏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运用这些新技术,学生可以”走进”世界著名美术馆,近距离观察艺术珍品,甚至从不同角度欣赏雕塑作品的三维结构。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时,VR 技术可以让学生虚拟游览故宫、颐和园等建筑杰作,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艺术欣赏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美术学习平台。分享艺术教学视频、在线展览资源和艺术家访谈等内容。如在学习”西方绘画流派”时,可以引导学生访问各大博物馆的在线资源,欣赏高清数字化的名家原作。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实践类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学生作品展,如”季节变换”主题创作展或”我的家乡”风景画展。在准备展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从构思、创作到展示的完整艺术实践流程。如在学习”装饰画设计”单元后,教师可以举办班级装饰画展,让学生体验作品从创作到展示的全过程。这种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当地美术馆、博物馆或艺术工作室,让学生接触专业的艺术创作环境。如在学习”陶瓷艺术”单元时,教师可以安排参观当地的陶瓷工作室,观看艺术家的现场创作,甚至让学生尝试简单的拉坯体验。这种实地学习经历能够深化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活动或社会热点,设计各类美术创作比赛。如”环保主题”海报设计比赛或”校园生活”漫画创作比赛等。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比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用艺术表达思想的能力。

四、创新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自信

传统教学中,以作品结果为主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创新评价机制,特别要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评价,以此来全面反映学生的艺术成长。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他们的课堂参与、创作过程和作品演变。在”素描基础”单元,可以要求学生保存各阶段的练习稿,通过对比展示他们的进步轨迹。这种评价方式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价值,鼓励学生持续努力。课堂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如在完成”手工制作”作品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邀请家长参观学生作品展并给予反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艺术任务情境,观察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如在”海报设计”单元,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委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主题和受众需求完成设计任务。这种评价方式更贴近实际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艺术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和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初中美术教学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燕 . 提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通讯 , 2021(6):125-126.

[2] 潘晓 .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微 [J]. 时代教育 : 下旬 , 2021(4):2.